阴丹士林旗袍是民国女知识分子的首选(5)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上海旗袍也因此被称为“海派”旗袍而独树一帜,“现在最好的旗袍手工师傅仍然在上海。”张双莲告诉记者。
佛山香云纱被誉为“软黄金”
张爱玲曾说,旗袍是女人一生中最该收藏的两样东西之一,而民国的旗袍可谓最有代表性。进入1930年代后,旗袍可称得上是盛行一时了,这时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上世纪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大特点:一是“中西合璧”,二是变化多端。中西合璧的旗袍被称为女装七大派中的“别裁派”,别裁派将旗袍与西式服装结合起来,或是局部西化,或是在旗袍外配搭西式外套。旗袍的裁剪首先跟随西方潮流而更为合身了。除两边开衩外,前后也可开衩,并出现了左右开襟的双襟旗袍。到了上世纪30年代末,又出现了一种“改良旗袍”,就是将旗袍旧有不合理的结构改掉,使袍身更为适体和实用。改良旗袍从裁法到结构都更加西化,采用了胸省和腰省,打破了旗袍无省的格局。同时第一次出现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都变得合体了。还有的甚至在肩部衬以垫肩,谓之“美人肩”。
改良旗袍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旗袍的结构,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指的正是上世纪30年代的旗袍。
在展厅的显眼位置,一件旗袍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亮丽素雅的青蓝色,这就是上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字扣混边高领全内衬阴丹士林布旗袍”,这是一种新兴染料染色的布料,用阴丹士林染料染制的布匹,颜色鲜艳,抗日晒和洗涤。这类布匹自民国早期开始在中国行销,其中蓝布最为畅销,阴丹士林旗袍也成为当时女知识分子的首选。著名作家汪曾祺在缅怀当年西南联大学生时代时就曾说:“那时联大女生在阴丹士林旗袍外面罩一件红色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
上世纪40年代是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这也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出于经济、便于活动等实用的功能考虑,上世纪40年代初的旗袍不复30年代衣边扫地的奢靡之风,长度缩短至小腿中部,高时到膝盖处。炎夏季节多倾向于取消袖子,领高降低,省去了种种繁琐的装饰。使其更为简便、适体,从而形成了这一时期旗袍独特的风格。
记者看到,展厅中还有一件香云纱料无袖旗袍,其贵在布料本身。产自广东佛山的香云纱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被纺织界誉为 “软黄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选用庭院景观竹作为撑衣架,也是力求环保,可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