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有棱,背胛有负!陈亮眼中的辛弃疾和南宋风云(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淳熙五年(1178年),陈亮由家乡赴临安,十日之内,上书三次,请求孝宗北上雪国耻,收复失地。他直言批评皇上“今乃委任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希望皇上“贬损乘舆,却御正殿,痛自克责,誓必复仇,以励群臣,以振天下之气,以动中原之心。”在分析了国家形势后,告诫皇上:“此诚今日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以玩岁月也。”孝宗阅后,“赫然震动”。作为一介布衣书生,敢于对皇帝提出如此要求,确也可谓“胆力无恐”。
就在这一年,辛弃疾由江西内调临安任大理少卿,经吕祖谦介绍,两位志同道合的英雄相识了。
同朝人赵溍《养疴漫笔》中曾经描述道:“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过小桥,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斩马首,推马扑地,徒步而进。”如此气盛性刚,一往无前,何等气概!难怪稼轩见了,也不免“大惊”。
两位力主抗金复仇的爱国志士,慷慨悲歌的豪放词人,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耿耿青年,临安一见便成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同道合之交。我们可以从陈亮后来的《与辛幼安殿撰》的自述中想见两人临安交游的情谊之深:“亮空闲没可做时,每念临安相聚之适,而一别遽如许,云泥异路又如许,……无以慰相思也。”
临安相识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由此之后,各自走上了坎坷不平的道路。辛弃疾宦游各地,辗转调任,终不得一展平生之愿,挥师北上。而陈亮见恢复之计不被采纳,拒绝了孝宗赐予的官位,表示“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既而愤然回乡。

“三缺一”的鹅湖之会
南宋历史上曾有过一个“鹅湖之会”,那是陆九渊、陆九龄与朱熹在吕祖谦促成下盘桓三天的哲学论战,陆的理学、朱的心学在各自代表人物相聚的难得时刻演出了历史上一场非常著名的哲学观念大碰撞,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则是辛弃疾、陈亮和朱熹的另一个“三缺一”的“鹅湖之会”。
与辛弃疾分别之后,陈亮一直密切关注时局,分析形势,为北上抗金复仇而奔走。他在给辛弃疾的信《与辛幼安殿撰》中说:“四海所系望者,东序唯元晦,西序唯公与子师(韩彦古,韩世忠四子)耳。”他不仅推崇辛弃疾,对朱熹也是十分看重的,但他也清楚地看到辛朱之间“戛戛然若不相入”,而他自己与朱熹在政治和哲学观念上的分歧更为明朗尖锐。但为了抗金事业,陈亮还是顾念大局,着手撮合辛朱会面,以期通过他们的影响,团结天下志士共赴国难。淳熙十五年(1188年),陈亮首先到达江西铅山,与辛弃疾共至紫溪候朱熹,而最终朱熹竟爽约未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