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樊子做客湾区文化茶座:三代作家繁荣了宝安文学(2)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1988年创刊的《大鹏湾》杂志首创“打工文学”概念,《大鹏湾》每期发行量有十几万份,在宝安改革开放之初就以崭新的文化形态呈现打工群体的心声和精神面貌,《大鹏湾》杂志培养了一大批作家。上世纪80、90年代,王熙远、孙向学、张伟明、郭海鸿、戴斌、唐成茂、郭建勋等作家来到宝安,并确立自己人生的坐标,他们成为宝安第一代作家。1993年《宝安日报》创办,并把副刊发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宝安日报》的副刊一度成为中国作家、诗人角逐的文学园地,不仅扶持了大量宝安作家,同时利用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让宝安作家的作品走向全国。唐成茂回忆说,他就收到顾城的投稿,可见《宝安日报》的影响力。1997年孙向学创办《西乡文艺》,虽说是街道办的刊物,但杂志的品质不低,被大家昵称为宝安的“人民文学”。2008年,宝安区文联和《宝安日报》联合创办《打工文学》,这种以周刊形式出版的纯文学阵地在全国也不多见,打工人写,打工人爱读,文章朴实、生动、接地气,深受广大打工人和读者的喜爱,比如有影响力的宝安青年作家陈再见、廖令鹏、李双鱼、唐诗就是从《打工文学》起步。
随着徐东、樊子、王国华等作家的加入,宝安作家队伍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文本力量,为宝安第二代作家。陈再见、王盛菲、李双鱼、唐诗、刘郎是年轻一代的生力军,为第三代作家。三代作家生活、工作在宝安,彼此兼容,取长补短,正是宝安这片养人育人的热土,随着《打工文学》的热潮,《群文》《伶仃洋》《合澜海》等一大批文学内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宝安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其次,文本的厚实是宝安作家受到瞩目的关键。宝安作家以文本彰显实力,以作品呈现宝安文化特征。张伟明率先创作一系列以反映千万打工族生存状态为题材的小说;孙向学长篇小说《岭南烟云》获广东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并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深圳湾》,在央视等多家电视台播出,长篇小说《沧桑》获第二届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他的小说具有宏大的叙事能力,孙向学一直坚持文学是对生活的书写理念,小说布局宽阔、结构辽远、语言朴实;郭建勋在各种体裁上均有涉猎,长篇、中篇、短篇,还有小品文、古体诗词等,出版长篇小说《天堂凹》《桃符》《清平墟》等,长篇小说《天堂凹》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他一直笔耕不辍,保持内敛的状态,注重文本的构建,是一位能出大作品的作家;徐东以小说集《藏·世界》受到关注,是一个勤奋的作家,诗性的语言、直抵人性和心灵本真的描写是他的一大特色;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