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400年前,古代人竟是这样学英语的(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这些教材是全汉语注音的,这便是那个时代国人所使用的“谐音学英语”。英文在上海更发展成了类似打油诗一样的“洋泾浜”英语:
清晨相见好猫迎(早上见面说good morning)
好度油图嘘阔情(相互问候说how do you do)
若不从中市归市(squeeze,意思是敲诈)
如何觅市叫先生(先生为Mr.)
……
这种学英语的方法很野,但它却是当时的主流,上至两广总督林则徐,下至咿呀学语的孩童,全都是这种谐音记外文的践行者。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55岁自学英语,没有音标只能靠死记硬背。为了方便记忆,他用汉字给英文单词注音。比如,将China标注为“柴诺”,doctor标注为“诺克拓”等。靠着这种方式,林则徐把英美驻粤的所有外国官员的名字都背了下来。
极具维新思想的光绪英语学习热情很高,每日清晨四点就开始上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表现出相当的悟性,但口语却糟糕至极。溥仪也对英语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他能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老师庄士敦相当满意。辜鸿铭10岁时就随义父布朗在苏格兰接受严格的德文和英文教育,熟背《浮士德》。钱钟书将英文词典当作有趣、消闲的读物……
在这之后,国人学英语便进入了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停滞,直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英语被重新纳入全国教育框架,成为学校的必修科目之一,正式拉开了20世纪80年代全民学英语的序幕,大家有啥学啥,不挑不捡。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入市”和“申奥”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中国人对英语的热情达到了顶点,人人都在记单词,人人都在学英语。李雷和韩梅梅两个人是这一时期英语学习的杰出代表。

历史揭秘:400年前,古代人竟是这样学英语的


新世纪以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学习英语的方式。现在,在线英语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型、智能、个性化的英语学习模式。在这一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洲际导弹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中国人学英语的方式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