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他们把士兵的荣耀写在欧洲之巅,可他们的照片让人心疼(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中士马举卫和赵海永是同乡,小时候,由于上学路远,他每天都要在狭窄起伏的8公里山路上跑个来回。他说,自己“从小就特别费鞋”。
下士洛戎吞召对山的最早认知,来自那些游走于峭壁之间的牦牛。出生在牧区的他,很小就有一个任务:“早上8点把牦牛赶上山去,下午5点前再把它们赶回来。”“有的牦牛不听话,就得漫山遍野追,追不上就一边哭一边追。”
当山里娃遇上一项与山有关的比赛,自然是不容错过的。听说单位要选拔队员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比赛,次罗布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最终从100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但他承认,来自某山地旅的战友、下士杨林比他更热切、更执着。
杨林参加了3次“厄尔布鲁士之环”比赛集训选拔。第一次参加集训时,在40公里负重行军找点课目中,这个当时只有19岁的上等兵太疲劳了,一不小心半月板撕裂,“哭着离开了”。2017年,“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他决定再来一次,结果在选拔出国比武人员的最后关头被“刷”了下来。
“还是自己不够好吧!”他不服气。这个家境不错的城镇青年本打算当两年兵就回家经商,最终选择了留队。他说,自己可能有个心愿,“就好像有一座山,非要翻过去不可”。
集训选拔中,无论地理上的山,还是心理上的山,都不是那么容易轻松翻越的。
集训的主要内容是爬山,每天爬山。走进集训营,洛戎吞召发现,自己要面对的山已不是儿时的那些山,爬山的方式也不是想象中的方式。
他们要爬的山,海拔大多超过四千米甚至五千米,要穿越的地形有稍不注意就会崴脚的碎石地、湿漉漉打滑的山草地、深可没膝的雪地以及滑溜溜的冰原;一路上有60度的斜坡、乱石嶙峋的悬崖、刺骨的冰河以及高强度的战斗课目。
他们时不时就得背着30公斤重的负荷,一路上坡跑上10多公里,冲刺得嗓子眼儿冒血腥味儿,“感觉好像能听到肺泡在炸裂”。他们有时还得背上全部给养和装备,连续六天五夜行军,并在途中完成射击、攀岩、渡河等课目。
最艰难的日子是每个周六——考核的日子。十几二十个课目会在这一天轮番上演,“你不被打趴下,也要累散架”。
有考核就有淘汰。每次考核过后都有人遗憾离开,而留下的,也没人知道自己会不会在吃了更多苦头后,再也坚持不下去,前功尽弃。
杨林很庆幸自己坚持到了最后。得知自己入选出国比武阵容时,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图片:山顶的一片茫茫雪野里,有个人沿着一串脚印在独自前行。他写道:“我可能会迟到,但我不会缺席。”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