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型胜之地:为何说南京城达到了古代都邑军事筑城技术的高峰?(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南京城在军事筑城技术上的成就
南京城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构筑最坚固的大型军事筑城,是明初最高明的匠师,最熟练的工匠,以及广大劳动人民在20多年中所创伟绩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在军事筑城学和建筑学领域中所获成就的光辉标志。其杰出之处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其一,充分利用天然的和历史上形成的地形地物,作为筑城的基础,不但独具军事形胜,而且节省工料。如利用马鞍山、四望山、卢龙山的“岗垄之脊”而构筑的城墙,在墙外之敌,但见其矗立于崖壁之上,高耸入云,平步难攻,而城内守军,却可凭借平缓的护坡上下往来,进行机动作战。又如建于清凉门(石头城附近)左右侧的城墙,则因三国时东吴所建石头城的旧址而筑,也同样是军事形胜。
其二,建筑深厚牢固的墙基,使新筑的城墙坚实耐久。如三山门至石城段的墙基,都用大条石砌成,深入地下5米多尚不见底层的基石。覆舟山至解放门段城基,深挖至12米,仍不见底层基石。
其三,采用压力转移的巧妙筑基技术,减轻城墙对地表的重压,避免城墙塌陷的危险。由于三山门至石城门段土质松软,设计者便采用增大城基底面积即分散力点的方法,以减小城墙对地表单位面积的压强。在其他一些土质松软的地段,还采用在两端建筑坚固的域基,而后在墩基上支架多层大粗木排,把城墙对地表的压力,通过木排转移到墩基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聚宝门、正阳门东侧和光华门东侧的城基下,发现过采用这种方式构筑城基的大量圆木。如果遇到地下埋设水管的地段,设计者就在上面建筑拱顶,使城墙的重压避开管道,通过拱顶转移至两端的基上。1980年,在覆舟山西侧挖掘防空巷道时,就发现了一座横于城墙之内,高4.5米、宽4米、长20米的拱顶及墩基建筑。经专家考察,认为它是为保护武庙闸通往后湖的涵管而设计建造的,其依据是在1971年2月,施工人员于武庙发电站的工地上,曾出土过两套铜水闸、107节铜制涵管,43节铁制涵管,管径95厘米,壁厚1.5厘米,管长104-107厘米。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