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叉手,托脚,蜀柱解析,附带佛光寺大叉手勘查现场视频讲解(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大叉手,托脚,蜀柱解析,附带佛光寺大叉手勘查现场视频讲解


北朝建筑骨架示意图
叉手起源及演变轨迹
七千年前半坡茅草房屋的斜梁,可谓最早运用叉手的雏形结构。三角形叉手形制后来也出现于汉墓明器之中,证明秦汉时期木构建筑中已经广泛运用。叉手在南北朝建筑壁画中也有出现,一直沿用到隋唐,是唐代木构建筑的重要特征。五代,大叉手被平梁上加蜀柱的做法所取代,三角形大叉手制度趋于消亡。

大叉手,托脚,蜀柱解析,附带佛光寺大叉手勘查现场视频讲解


宋《营造法式》 卷五,大木作制度中记载有叉手:
侏儒柱规定,斜柱附 , 其名有五:
一曰斜柱,二曰梧,三日迕(wU),四曰枝樘,五曰叉手。
“造蜀柱之制:于平梁上,长随举势高下。两面各顺平栿,随举势斜安叉手。”
《营造法式·总释上·斜柱》引《义训》:“斜柱谓之梧。今谓之叉手。”即斜置的立柱,传统建筑梁架中叉手和托脚都是梁架中斜置的构件,均属“斜柱”类。
蜀柱 :宋式建筑构件名称,也称之为侏儒柱、矮柱, 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短柱,立与两层梁架之间或梁檩之间。
托脚:宋式建筑构件名称。托脚和叉手的作用相类,只是位置有区别。叉手是置于最上层平梁至脊槫的斜置构件,而托脚则是置于平梁下各梁栿之间,支顶各平槫的斜置构件。从建筑横剖面图上看,叉手和托脚共同组成一个稳定的大三角形梁架结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