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与电影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清末明初,作为通俗文学和大众娱乐代表的“鸳鸯蝴蝶派”文学兴起,别名“礼拜六派”(源于鸳鸯蝴蝶派的杂志《礼拜六》),繁盛于五四运动前后;
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以“明星”公司为代表的中国影人开始从大众和流行文学中寻找养分,而当时深受市民喜欢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成了他们首选的目标。从1921年到1931年,各影片公司拍摄了共约650部故事片,其中绝大多数是由“鸳鸯蝴蝶派”文人参与制作,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影片主要以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特征,迎合大众口味,通俗易懂,内容繁杂,有言情、武侠、宫闱、神怪、历史、公案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下层人民的生存状态或者对封建婚姻、礼教制度的不满,重点突出好人与坏人的较量,惩恶扬善,通常以大团圆告终;
这一时期,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文人影评,传递电影观念、思想和流行资讯,在传统文化和新兴市民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努力传播对电影艺术及文化的见解;
主要代表人物。包天笑编剧《可怜的闺女》《梅花落》《空谷兰》;1925年,周瘦鹃任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编剧,编写电影剧本如《水火鸳鸯》《真爱》《马介甫》《儿孙福》《还金记》等,同时担任《大众化百合特刊》的主编;程小青为明星影片公司、国华影片公司改编电影剧本《舞女血》《窗中人影》《慈母》《可爱的仇敌》《金粉世家》等。
北京电影学院著名电影历史学家,钟大丰教授,在《中国无声电影剧作的发展和演变》(1996年)中谈到,“诞生于电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作为一种娱乐产业,就必须面对现实的电影市场和观众的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把初期中国电影推上了与文明戏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结合的道路上。.......在继承文明戏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传统和模仿好莱坞电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初期无声电影,主要是靠离奇曲折的情节招徕观众的。对这种影片的剧作来说,一个离奇动人的故事是首要的关键。因此,绝大部分早期的中国无声电影在剧作上都带有强烈的情节剧的色彩。这些影片的叙事大部分直叙人物的悲欢离合的遭遇和曲折坎坷的经历,情节通俗生动而富于跌宕起伏,并且叙事和人物都有一些相对固定的类型和模式,比较适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