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告诉你:“国产电影保护月”真的有效果吗?(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所以也有猜测认为,“保护月”的价值难道是为国产大片保驾护航?
但数据来看,在暑期档片量占比近八成的情况下,这5年大多数时候国产片在票房上亿电影中的占比,却只有50%左右。在过去4年里,这个占比除了2015年都是低于全年水平的。
这几年间,除了2015年爆发了24亿票房的《捉妖记》、11亿元的《煎饼侠》和9亿元的《大圣归来》,往前几年看,成绩较好的国产片中,只有邓超和杨幂主演的《分手大师》和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过了6亿,黑马《滚蛋吧!肿瘤君》有5亿入账,陈凯歌的《道士下山》也只收获了4亿。
今年,《盗墓笔记》、《大鱼海棠》、《寒战2》、《绝地逃亡》这些种子选手中没有出现一部过10亿的爆款(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2日),过亿国产片的大盘情况也不怎么拿得出手,创了五年新低。
而且,如果拿暑期档这三个月的过亿国产片数量对比全年总量,成绩也是徘徊在25%“及格线”附近:
其实这道理也很简单,片子本身不虚有其表,放在任何档期都能成爆款的;反之太烂的,档期再怎么取巧也很难赚到好评。
4. 国产烂片真的越“保”越烂?是的
那么问题来了,“保护月”是不是保不了爆款,但却保得了烂片?
DT君比较赞同《佛山日报》在《国产片保护月到底保护了什么?》一文中引述的这位影院经理的观点:
国产保护月以保护国产电影之名排挤了进口片,但是又不能提供高质量、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的电影产品,于是饱受诟病。
事实上,不少影迷的吐槽点也是集中在此。
大量低成本、不用心的国产电影扎堆影院上映,甚至“一日游”,毫无诚意的结果,也往往就是低票房和差口碑。如果把这五年暑期档国产品和进口片的口碑进行汇总对比,国产片之“烂”可谓暴露无遗。
下图可以清晰看出,国产片在低分区扎堆,而高分区为数不多的进口片更为抢眼:
最严重的是,这些年2分的低分档上国产片越来越多,而在8分的高分档上今年索性全员缺席。
2016年2分档的国产片已经高达20部,但6分以上的总共也就14部。而2016的国产片中票房与口碑还算及格的《寒战2》和《三人行》等,也多为香港力量。
国产烂片扎堆不仅是对单片的影响,持续一段时间的烂片轰炸,对整个暑期档国产电影的口碑也是毁灭性打击。从观众的角度,即使听说有国产好片上映,也早已被折磨得丢掉了去影院的热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