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人生之路》总制片人魏巍:落脚上海,既是个人更是时代的选择(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我还记得,剧本定稿后找到导演阎建钢,他当时在北京只有两天时间,但是匆匆看完前三集剧本,阎导就说这个项目他可以接。因为我们前期的创作给了阎导一个答案,那就是我们的创作方向是不仅要吸引《人生》的传统读者,也要和当下的年轻观众同频共振。《人生之路》的改编方向符合他的要求和期待,从此,这部剧就进入筹备的快车道。

专访《人生之路》总制片人魏巍:落脚上海,既是个人更是时代的选择


上观新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生》以及高加林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魏巍: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经历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我们这些“60后”和“70后”,大多都经历了一次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小说中高加林有一句“我联合国都想去!”,背后是高加林那一代人点燃的梦想。小说文本的时空定格在了1982年,但相信路遥先生本人的目光,是穿透了时空,投射到了今天。这条人生之路,无论是布满荆棘,还是一路繁华,都是高加林们渴望去拥抱的。
上观新闻:今天,再度翻开《人生》这本书,主创团队如何破题?
魏巍:我们带着致敬名家名作的心态去进行《人生》的影视化。《人生之路》实际上是一次对《人生》的续写和改编。路遥的书中,高加林、刘巧珍这一代年轻人的故事结束在20世纪80年代初。但如同路遥写的那样,这“并非结局”。这群人在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下怎么奋斗成长,是我们所关心的。
名家名作的改编,最核心的是要继承、发扬作家的文学精神,把控好剧中的精神内核,包括高加林、刘巧珍的人物设定、气质特点。在续写过程中,再按照人物本身的行为逻辑,沿着自身合理的方向去发展。
我们要告诉今天的读者,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赋予年轻人新的人生机会,给了这些年轻人更多的发展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在改编的过程中,很多情节、桥段都做了调整,但有一个原则始终如一,那就是一定要进行合乎人物命运的续写。把握好路遥作品的精神内核,无论续写到哪里,都力争最好地继承下来。
我很喜欢一位业内人士对《人生之路》的一句评语:《人生》某种意义上是《平凡的世界》的前传,《人生之路》则是《人生》的“全传”。我们在这部剧中,着力展现高加林、刘巧珍、高双星等一代农村青年在陕北的黄土地上经历命运起伏、逐渐完成青年心性向脚踏实地的转变;又在改革开放时代洪流的激励下,从西北黄土地奔赴东南沿海城市,寻求改变命运、创造新生活的奋斗历程,力求给今天的年轻观众以不断直面困难的精神力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