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人生之路》总制片人魏巍:落脚上海,既是个人更是时代的选择(6)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魏巍眼中,在多年来的历次改编中,路遥的《人生》难度最大。团队从2017年启动筹备,凝聚集体的汗水和智慧,耗时6年才最终完成本剧的创作。
他们相信,影视剧的再创作,能够让文学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影响力。
上观新闻:《人生之路》筹备了6年,为什么耗时这么久?
魏巍:《人生之路》的剧本创作经历了一个很痛苦漫长的探索尝试过程。小说《人生》是十几万字的中篇体量,在遵从小说的基础人物设定,符合生活、历史逻辑的前提下,需要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为主人公创造更多的戏剧成长空间。
虽然创作之路坎坷曲折,但我们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为这个时代回答当年路遥先生曾经被反复问到的问题,那就是“高加林后来怎样了”。站在时代的视野下,是时代在续写这部具有极强时空穿透力的作品,我们只是在为时代背书。
总体来说,本剧剧本创作周期长。在确定把故事延伸到上海后,为了更能写出上海这座城市的质感,我们找到了上海女编剧洪靖惠和另外一位优秀编剧未夕。导演开始筹备创作时,也亲自操刀,完成了长达40万字的导演台本。
《人生之路》走到今天,从剧本创作开始,便凝结着集体的汗水和智慧。也许,这本身就是经典的魅力和感召力。现在片子完成了,回头看这个故事时,我们看到了编剧洪靖惠、未夕的巧妙构思,更看到了导演阎建钢的独到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们的赤诚之心,能让这部曾经影响一代人、如今渐渐淡出年轻一代视野的经典作品,在光影世界里焕新再现。
上观新闻:《人生之路》拍摄周期194天,除了上海外,特意到路遥家乡清涧县取景。在路遥家乡完成他的经典作品的影视化改编,主创团队有何感受?
魏巍:这一次拍摄周期比较长,除了受疫情干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每一个细节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美术和造型方面,演员在陕北穿的大量的服装,都是从农户家里收的旧衣服;观众看到的陕北所有的景,都是实景。高加林家、刘巧珍家的窑洞,都是租的农户家的窑洞,门窗、家具也是从农户家收的旧货,特别有年代感。服化、美术置景,都力求高度还原那个年代人物的状态。
对于主创而言,大家对小说《人生》很熟悉。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踏上这片路遥生活过的热土,都很激动。从导演到主演,包括戏份并不太多的演员,大家都趁拍摄间隙去路遥纪念馆、旧居参观。
这次我们在路遥老家清涧县拍摄,这是黄河边一段景色特别壮丽的地方。当地也想把路遥这一文化名片做大做强,借拍戏的机会完成文旅资源的打造。我们在当地搭建了一个影视基地,还原20世纪80年代老县城街景;高加林任民办教师的小学就在黄河岸边,也是我们新搭的。每一处景都能做到高度的真实感。我们非常自信,这部剧在影像的质感上会有自己独到的美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