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引诗情到碧霄(山径·文士明)(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一旦通透了,就会令人产生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再就他那首有名的《秋词》来说,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刘禹锡的词作共存四十余首,很具有民歌特色,并在洛阳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刘禹锡的诗词,由于有着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所以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同时,又由于他深信佛教,早年师从的诗僧皎然的著作《诗式》,已经将禅学与诗学联系起来。刘禹锡受到皎然的影响,又通过长期接触禅学和诗歌创造实践,明确认识到“悟不因人,在心而已”的道理,这八个字是刘禹锡对禅学精髓的把握,也成为他的诗论的基础。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刘禹锡的作品通常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仔细体味,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显然,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与他一生不平常的经历及其开朗豪放的性格分不开的。由此可知,《秋词》诗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就不单是刘禹锡咏秋时思绪的一种独树一帜的表现,同时也是他一生从事诗歌创作时的一种恒常心态和不懈追求的表现。所谓“诗豪”,的确是人如其名的。
据说,刘禹锡“诗豪”的名称是白居易首先叫出来的。其时,刘禹锡写有《金陵五题》一组诗,其中第一首为:“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被白居易看到,白“掉首苦吟,叹赏良久”,并赞曰:“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还夸过刘禹锡“其诗在处有神物护持”。白居易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有“诗王”之称。刘禹锡能得到这样一位大家的如此赞誉,确实非同凡响。下面录刘禹锡两首与白居易(字乐天)有关的诗,便知道二人的相识相交,颇有“惺惺相惜”之亲密情怀。一首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另一首是《同乐天登栖灵寺塔》:“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