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燃烧基础知识(5)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2)自燃
①自燃的定义。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时,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燃烧,称为自燃。
②自燃的类型。根据热源不同,自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其本身内部的物理作用(如吸附、辐射等)、化学作用(如氧化、分解、聚合等)或生物作用(如发酵、腐败等)而产生热,热量积聚导致升温,当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时,未与明火直接接触而发生燃烧,这种现象称为自热自燃。例如煤堆、油脂类、赛璐珞、黄磷等物质自燃就属于自热自燃。另一种是受热自燃。可燃物被外部热源间接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未与明火直接接触就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作受热自燃。例如,油锅加热、沥青熬制过程中,受热介质因达到一定温度而着火,就属于受热自燃。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可燃物在不接触明火的情况下自动发生的燃烧。它们的区别在于导致可燃物升温的热源不同,前者是物质本身的热效应,后者是外部加热的结果。
③物质的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受热升温形成自燃危险性的依据,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自燃点,同一种可燃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自燃点也会发生变化,表3-1-4列举了部分可燃物的自燃点。

3-1燃烧基础知识


④易发生自燃的物质及自燃特点。某些物质具有自然生热而使自身温度升高的性质,物质自然生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发生自燃,这类物质称为易发生自燃的物质。
易发生自燃的物质种类较多,按其自燃的方式不同,分为以下类型:第一类是氧化放热物质。主要包括:油脂类物质(如动植物油类、棉籽、油布、涂料、炸油渣、骨粉、鱼粉和废蚕丝等),低自燃点物质(如黄磷、磷化氢、氢化钠、还原铁、还原镣、钳黑、苯基钾、苯基钠、乙基钠、烷基铝等),其他氧化放热物质(如煤、橡胶、含油切屑、金属粉末及金属屑等)。这类物质能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放热,当散热条件不好时,物质内部就会发生热量积累,使温度上升。当达到物质自燃点时,物质就会因自燃而着火,引起火灾或爆炸。例如,含硫、磷成分较高的煤,遇水常常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量。如果煤层堆积过高,时间过长,通风不好的话,使得缓慢氧化释放出的热量散发不出去,煤堆就会产生热量积累,从而导致煤堆温度升高,当内部温度超过60℃时,就会发生自燃。再如烷基铝,能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反应放热自燃,遇空气中的水分会产生大量的热和乙烷,从而产生自燃,引起火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