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佤山誓言:云南西盟之行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标题:【阿佤山誓言(行天下)】

阿佤山誓言:云南西盟之行


我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县城。
进西盟县城,是下午晚些时候,日影西斜,阳光从西边峰峦的苍郁丛林顶头挥洒下来,整个县城笼罩在一片辉煌中。这是一座从原始森林中长出的县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是苍翠欲滴长满亚热带茂密丛林的大山,水是波光粼粼的勐梭龙潭湖,山光水影,云舒霞卷,县城静静地矗立在冬日和煦的暖风中。

云南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曾是出了名的国家级贫困县,但如今这里看不到丝毫贫困迹象。街道清爽整洁,没有红绿灯、广告牌,仿佤族传统干栏式四面坡屋顶风格改建的赭红色建筑高低错落,考究别致,民族文化元素随处可见:象征财富的牛头门,铝制的仿真茅草屋檐,房子上的小米雀造型……眼前的一切,宛如图画。
像阅读一本书,我的西盟之行,从掀开县城这让人迷醉的封面开始。
西盟是佤族聚居的边境县,西与缅甸佤邦接壤,国境线长近90公里,全县总人口9万多。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刀耕火种,男猎女织。1956年,在西盟县各族各界政治协商会议上正式通过了《西盟县直接过渡社会主义的决定》,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佤族也因此被称作“直过”民族。
曾经,西盟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落后,人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饥一顿饱一顿地过活,吃饭靠天、生病靠“摩巴”杀鸡问卦,住的是茅草房、杈杈房,走的是泥泞的羊肠小道。“直过”不是轻飘飘一句话,一步登天绝无可能。
追溯西盟人艰难跋涉的历程,套改高更那句著名的发问:他们从哪里来?他们是谁?他们向哪里去?我想,发生在祖国西南边陲大山里的三次立誓,或许能给我答案。

1950年国庆前夕,中央人民政府邀请云南少数民族代表进京参加国庆观礼,西盟县的佤族头人拉勐和普洱数名土司、头人坐汽车、乘飞机走出佤山。10月3日,毛主席亲切接见普洱区兄弟民族代表,拉勐向毛主席敬献了佤族剽牛用的梭镖。参加完国庆庆典后,中央安排观礼团赴天津、南京、上海参观,从重庆返回云南。同年12月26日,代表团回到宁洱的第二天即出席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有代表提出用“佤族理”喝“咒水”“剽牛”仪式,来表示各民族团结跟党走的意愿。拉勐积极支持,还提议要用大石头把“咒语”(誓词)镌刻在上面,表示各民族团结一家海枯石烂不变心,得到大家的赞同。1951年元旦,全体代表在宁洱红场庄重举行了26个民族参加的“剽牛”仪式。拉勐精神抖擞出场剽牛,一枪成功,剽口和牛头倒向的位置,象征大吉。接着,党政军领导与各民族代表喝了“咒水”,一起庄严宣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