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穿越一千九百公里,只为了寻找人生的真相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文/柚子很甜
如今旅行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每逢假期,三五好友一起相约一起到陌生的地方走走,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样的旅行是放松的,舒适的。
但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派”代表作家凯鲁亚克的作品《在路上》问世,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旅行的古板印象。
萨尔和狄恩数次穿越美国大陆,他的旅伴是几个蔑视传统的年轻男女,一路上他们吸毒、狂饮、听爵士、性放纵,走累了就拦车,到目的地后就作鸟兽散。
他们看似荒诞不经的背后,实则是在突破桎梏,追求精神的自由。这群艺术青年在路上寻找自我的表达方式,“垮掉派”并没有真正的垮掉,他们通过在路上的探索和释放,来完成他们的精神成长。
作者杰克.凯鲁亚用一台打字机一鼓作气地写完了《在路上》,他采用意识流的行文风格,以行走的所思所想为素材,一经出版便饱受争议。有的人认为这就像是作者癫狂吹奏出的波普萨克斯风,音符随着意识的而起伏流露出来。批评者则认为该书结构松散、支离破碎、句子不符合语法规范。
但这些都不能阻挡这本书的成功,因为他唤醒了人们内在的激情和人性的觉醒,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远方,每个时代的人对在路上的状态都心存向往。
一、离经叛道对人类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我总是惊讶地发现,我不假思索地上路,因为出发的而感觉太好了,世界充满了可可能性。”
我们总是被现实的生活牢牢地套住,忙着上学,忙着找工作,忙着买房,忙着成家,忙着养育孩子。当我们从忙碌的生活中偶尔抬起头来,才发现,想出去走一走的愿望一再的在现实面前推迟。远方真的就成了我们到达不了的地方,脚步被禁锢在现实里,体会不到出发的快乐,梦想就永远活在了梦里。
《在路上》的主人公萨尔总是爽快地摆脱现实的藩篱,说走就走。而彼时,他也在现实里苦苦挣扎过,生了一场大病,和妻子离婚,现实的生活让人无能为力,他的梦想时去看看西部,好好看看这个国家,而这些也总是停留在模糊的想法中,从没落实过。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