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是如何让《重庆森林》成为后现代电影实践样板的?(9)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我在上文所讨论的镜头序列,堪称当代电影中对电影技巧运用得最为出色的样板之一,因为王家卫完美地把握了“绵延”:时空的偶合,同时呈现了与偶遇和人物关系变化相关的象征意义与独到的细微差别。王家卫或许从村上春树的作品中获得灵感,但不可低估他将各种可能的影响源重新吸纳进他那由时空和记忆组合的独特甜点的技巧。此外,王家卫再次展示了他是多么优秀的一位擅长指导演员的导演。四位主演的表演堪称典范,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悲伤和乖僻。林青霞给出了只有她才能做到的“空白脸”表演;梁朝伟的表演令人过目不忘,他即便穿汗衫和平角短裤,也和穿制服一样帅(他因出演这个角色而荣膺199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演员奖,可谓实至名归)。
《重庆森林》中破碎的影像,就如立体派艺术家的风格
我们需要再次提及王家卫团队(美术指导张叔平,他在本片中担任剪辑指导,大概因为谭家明正忙于《东邪西毒》的剪辑,以及摄影指导杜可风)的贡献。实际上,王家卫在拍摄《重庆森林》的过程中聘请了两位摄影指导:刘伟强负责拍摄第一段故事,杜可风则是第二段故事的掌镜者。奠定影片整体基调的其实是刘伟强。例如,王家卫重拾《旺角卡门》(亦由刘伟强担任摄影)的色彩构成,在拍摄重庆大厦的内景时主要采用蓝色,在拍摄夜总会时则使用金黑色。不过,这里的关键是运动和速度,这一效果的达成,全赖刘伟强那令人过目不忘的手提摄影,杜可风在第二段故事中沿袭了这一风格。刘伟强和杜可风将色彩降至最低,并聚焦于布光和运动,他们在影片中所释放的能量,正是未来派艺术家在1910年的宣言中所称的艺术的目标。艺术批评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也阐释过这一目标:
1910年的宣言是一篇理论文献。它一开头就宣布一种日益增长的对于真理的要求,这种要求不能再满足于以往所理解的那种形式和色彩: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和奔跑的,迅速变化的,这种万物的运动,才是艺术家所必须力求表现的。空间不再存在,或者仅仅作为一种气氛,物体在其中运动着和互相穿插着。
未来派艺术家尝试让静止的画布动起来。在某种意义上,杜可风和刘伟强重返静止的画布,仿佛让电影回归其本源,将“运动-影像”降至德勒兹所说的“特权性瞬间”(privileged instants)或“快照”(snapshots),以重新想象运动感。低速快门(slow-shutter-speed)摄影和“偷格加印”制造出物体在运动过程或一系列定格静态镜头中的复现感(闪烁的慢动作效果在《旺角卡门》中得到出色的运用,回想起来,这个王家卫的招牌效果实在是该片摄影师刘伟强的杰作)。这个技法令运动扭曲,制造出虚幻的速度感,却又吊诡地起到了动感加速的效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