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为什么要腰斩水浒?(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水浒为什么好,金圣叹在他的腰斩《水浒》前序《圣叹外书.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有详细描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心胸"。这个"心胸"不是"心眼",而是写作时的心态和写作态度,或者说写作倾向。金圣叹认为,只有不带倾向性,才能写好作品。司马迁是带着一肚皮宿怨写史记的,因为有宿怨,所以有倾向性。因为有倾向性,所以对于《游侠列传》《货殖列传》情有独钟,对其它传记中挥金杀人的事情也是啧啧赞赏。而施耐庵不同,他没有素怨,只是饱暖无事,不免伸纸弄笔,寻个题目,写出自家锦心绣口。也就是说,施耐庵写水浒没有倾向性,所以才写得好。所以水浒就应该叫《水浒传》,加上"忠义"二字,就有倾向性了,所以《忠义水浒全书》被他腰斩后,直接把"忠义"去掉,命名为《水浒传》,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题目"。金圣叹说的题目,就是书名,当然也包括各章节的回目。金圣叹用当时已出书的《三国》和《西游》来对比,认为《三国》、《西游》都不如《水浒》。《三国》在金圣叹的时候全称叫《三国志通俗演义》,内容比较简洁,许多地方可以当作正史《三国志》来读,所以金圣叹说三国如"官府传话奴才"。在金圣叹点评水浒后,他的同乡毛宗岗仿效他做法,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点评,并重整回目、增删情节,成为现在通行的《三国演义》。金圣叹对《西游记》也不感冒,认为西游记每一个故事之间没有关联,像大年夜放烟火,一段一段的。而水浒就不同,每个人物之间都有联系,每个人物又个性鲜明,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而不写别的?就是贪图这36个人就有36样出身、36样面孔、36样性格,他都能写得出来,这就是施耐庵厉害的地方。

金圣叹为什么要腰斩水浒?


三是"擒放"。这是写作手法,就是通常所说的"欲扬先抑"。金圣叹认为,水浒的写作手法胜过《史记》,《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情发生,再用文字来驾驭、运载这些事情。而"因文生事"是仗着自己才高八斗,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为了展示作者雄健的笔力,没有事要写出事来,没有情节杜撰个情节出来。水浒"擒放"的写作技巧,金圣叹举了5个例子:第一,本来是写108个强盗,却先推出一个孝子王进来充门面;第二,本来36天罡、72地煞是天命使然,水浒却写官府捕杀强盗,这是逆天而行;第三,明明强盗头子是宋江,却先写出个晁盖托塔天王来压着宋江;第四,明明要写天罡地煞,却让晁盖这个非天罡地煞引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