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民:让华阴老腔吼声响彻黄土地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张喜民:让华阴老腔吼声响彻黄土地


张喜民在表演华阴老腔 受访者供图
“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乡情唱不尽,故事说不完。”4月20日,在渭南文化旅游推介会上,74岁的华阴老腔传承人张喜民身着红色马褂,手执月琴,声音洪亮地吼唱着。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演唱得越发激昂。
上世纪60年代初,张喜民踏上老腔表演之路,如今仍旧奔波于各地表演老腔。他始终追求原生态且纯正的老腔唱法,致力于让老腔走出华阴县,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一声吼尽千古事
“两千年前,在一座通往长安的码头上,一群船工在拉船时,由一人起头喊号子,引领众人拉船,众人在后方齐喊,另有一人用木头有节奏地击打船板……”张喜民说,老腔在黄河岸边诞生,最初的老腔是运粮时的船工号子,后来演变成了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县双泉村,他从小生活在双泉村,骨子里对老腔十分熟悉。
“谈起老腔的起源,不得不说皮影戏。”张喜民在接触华阴老腔前,学习的是皮影戏。据他介绍,华阴老腔源自明末清初,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属于皮影戏曲剧种,与皮影戏最明显的分别是,唱戏人从台后来到了台前。
由于学皮影时打牢了演唱功底,加之天生的好嗓子,张喜民学了不到一年的老腔,就掌握了生、旦、净、末、丑的基本演唱音调,15岁就登台演出了《借赵云》《封神榜》《罗成征南》等曲目。“那时候,我总是早起去村子后面的山坡上练嗓子与月琴,没事就熟悉剧中人物的故事,一次次尝试,直到音调和情绪与人物相符为止。”他说。
1963年,张喜民成立老腔班社,取名“喜民班”,他们一行五人常在田间地头为村民演唱老腔皮影戏,一年能唱一百多场。村民们看到“喜民班”的老腔演出,也感觉无比欢愉。
老腔走出黄土地
2006年,陈忠实的著作《白鹿原》被改编为话剧,导演林兆华想在剧中加入陕西地方戏,在陕西考察时听了张喜民的《将令一声震山川》后深受触动,决定在剧中使用华阴老腔。经过20天的排练,张喜民等10位老腔艺人在北京首都剧场共表演了33场,观众也被带有浓厚陕西风情的戏剧所吸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