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人性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什么是人性?
《道德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自然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多余的。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问题来了:
人性到底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还是“有余以奉天下”?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往下看。
科学家说:人不是动物,因为人会使用工具,人更有智慧。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人与鼠、牛、虎、兔等动物是不一样的物种。
每种物种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只不过人,把自己命名成了“人”来区分其他动物,这不过是“自名”。
人性中有着与兽性一样的特点。
比如:自私、弱肉强食、趋利避害。
这既是人性规律,又是兽性规律。
我们常被教导说:做事要顺应人性规律,可是人性中有很多规律是互相矛盾的。
比如,人会去保护弱小,可很多时候人需要竞争、生存,这样就会造成抑弱护强。
你说你品德高尚,但你不会在自己生存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去扶持比你更为艰难困苦的人吧?
所以就会产生像这样的疑问:
自私与无私,到底哪个才是人性之本?
答案是:都有。
我们不要一元对立的看待问题,而是要用一体二相的方式看待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这是中国古老的智慧。
西方学者说:判断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这看似很厉害的能力,在一体二相面前就是一种基本规律。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这种思维方式,不然只能遭受社会的毒打。
既然人性中有自私与无私这种相互矛盾的特性,我们应该怎么把控呢?
重点是:分清受众人群。
每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是不同的,自私与无私的比重分配权重在每个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也不尽相同。
比如,有的人自私比重占70%,无私占30%;有的人各占50%;有的人自私占30%,无私占70%。
所以,我们说的顺应人性是有大前提的,前提就是你要先知道对方的人性是怎么样的。
还是那句话,任何知识都是有使用边界的,我们一定要提前认清边界是什么。
“群兽逐食而聚,食没而散,鱼水清则聚,水浊而亡,人亦然”,这是人性。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