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无声告白》:爱的枷锁(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书评:《无声告白》:爱的枷锁


作者通过描写莉迪亚身上所承载着的期待,成功引起了从小在中国式教育、关爱下成长起来读者的情感共鸣,也引起了读者的反思和重新审视在家庭教育中如何爱孩子和如何与家人沟通。小说中父母对莉迪亚的期待就如同“雪花一样不断落下”,最终把她逼到绝望的深处,迷失自我,活成他们希望的模样。父母在莉迪亚身上倾注过多的爱时注定了同一家庭中的内斯和汉娜就会被父母忽视,内斯的梦想无人倾听,“多年来对爱的渴求”的汉娜“就像一条饥饿的狗”,不停地捕捉着来自家庭里最微弱的爱。
同时这个家庭还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家人之间沟通的缺失。玛丽琳从来没有和詹姆斯提起过她的梦想,詹姆斯从来没有向玛丽琳倾述过内心的苦闷,作为女儿的莉迪亚从来没有向父母告白过内心真实的想法,直到莉迪亚以死亡这种方式向父母无声的告白:没有朋友,不喜欢当医生,不喜欢微笑。所幸在小说最后玛丽琳和詹姆斯在“黑暗中,他们温柔相待,似乎明白彼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也在内斯和汉娜身上找到了重新生活的方向。这让我联想到了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到的“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每个孩子都是与父母平等独立的个体,父母只能给孩子指明人生的方向,却不能强制他们思想、灵魂的形成,更不能以爱为名,强加给不属于他们的梦想。
从《无声告白》中不难看出“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句话是整部小说的核心,作者笔下所刻画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想摆脱的东西,詹姆斯想摆脱他人异样的眼光,玛丽琳想摆脱像她母亲那样平庸乏味的生活,莉迪亚想摆脱她父母强加在她身上的梦想,内斯和汉娜则想摆脱被父母忽视的感觉得到父母平等的爱。
从小说回归到现实,我们又有多少人是能真正摆脱他人的期待,潇洒地做自己呢?显然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因为在某个阶段的自己,只能接受他人以爱你为名要求我们变成他们心目中所设想的模样,压抑我们原本的个性,放弃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成为他们手中精致完美的提线木偶。或许有人会问怎么样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爱呢?我所理解的真正的爱是并不会“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禁锢所爱之人,而是给予所爱之人拥有自由选择梦想的权力,拥有找寻自我的勇气。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