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狼性的互构——小说《炖马靴》中狼的隐喻与启示(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一、 “人”是“狼”的隐喻
认知语言学大师Lakoff和Johnson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换言之,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人人皆知“狼”本性凶狠善斗、血腥残忍。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说“人对人像狼一样”,指出人对人的侵略、掠夺,为满足自我所需,为所欲为。《炖马靴》中人是“狼”的隐喻具有此意,它既体现宏观又反映微观。
(一)宏观层面:侵略战争是“狼”之隐喻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占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为不让日军侵略行径得逞,东北当地农民、工人、学生纷纷参与爱国救亡运动,加入东北抗联游击队。东北抗联战争长达十四年,其艰难困苦不忍卒读,抗战胜利后,东北抗联战争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苦的三大战争时期之一。
小说一开头即交待战事背景:
为切断老百姓与抗日队伍的联系,他们大规模实施归屯并户,建立‘集团部落’,大片农田荒芜,无数村落夷为废墟。父亲说自此之后,队伍的给养成了问题,缺粮少衣,陷入被动。
日本关东军企图通过残忍手段让身处深山老林的东北抗日游击队自生自灭。但是,他们远远低估了我东北抗联将士们顽强的意志力与野外生存能力,打猎、啃草根、树皮、野果,哪怕吃衣内的棉絮,我们之所以最终获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在于再险恶的外部环境亦无击退勇士们保家卫国的信念,反而激起勇于抗争、不被压迫的革命斗志。
战争是残酷的,是残忍的,最后的胜利是靠无数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游击队偷袭失败,小说有一段话描写了我方一战士舍生忘死的壮烈之举:
父亲说交战处于被动时,靠近粮库的副支队长下达了撤退令,父亲眼见着身负重伤的磨牙王,咬着牙,趁乱爬向弹药库,在冻土上爬出一条墨似的血痕,用自制的手雷引爆了弹药库……日本兵赶紧转向粮库防御。父亲就从弹药库北侧逃了出来。
在小说中,侵略战争具有“狼”之隐喻,代表残暴、屠杀、血腥,作者用不多的笔墨向世人勾勒东北抗联战争最为艰苦的一面。《炖马靴》写于建国70周年,虽不是一部直接讲述战争的大叙事作品,但是其间追忆先烈,不忘历史,珍惜和平,传承英勇精神的潜在用意,需读者一再领会。比如,小说在文末借儿子之口,表达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的爱国情怀,“之后便骂张学良,说当年他要是带领东北军抵抗侵略军的话,日军不会轻易占领东北……儿子说要是张作霖不被炸死,妈拉个巴子的,侵略者休想进犯东北半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