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家张溥,学习方法值得称赞,政治上极度狂热应予摒弃(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二.组织文社讨论学问、表达政治意愿
以进士身份顺利进入仕途的张溥,雄心勃勃,不仅满足于自身发展,还热衷于组织社会活动,他以参加科举考试的年轻人,以及江南仕大夫为主,组成了一个文社,开始起名为“应社”,后来吸纳其他志同道合的社团,于崇祯二年更名为“复社”。
“应社”选举张溥、张采为领袖,起初人员有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11人,后来“复社”遍及全国,人数超过三千人,平时以文会友,兼又评议时政,“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
张溥石刻画
“应社”与后来的“复社”成员,除了一起讨论学问外,还主张关注现实,关注百姓疾苦,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贡献。当时曾有投机文人想要加入复社,以攫取功成名就的资本。但张溥对这些人横眉冷对,于是得罪了很多人,包括一批朝中官员。
三.在政治上极度狂热,自食其果
张溥的成名源自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时的苏州暴动事件。当时,朝廷派人来抓卸职在家的官员周顺昌,起因是周顺昌在福建做官时,得罪了朝廷派在当地的税监(一般由宦官担任)。
因此,宦官的总头目魏忠贤要治周顺昌的罪,但在东林党及“应社”(“复社”)的组织下,苏州民众发起了暴动,反对朝廷抓走周顺昌。最后,胳膊扭不过大腿,周顺昌不仅被抓走,苏州民众中还有五位代表人物被杀。
五人墓碑
张溥在事后写下一篇雄文《五人墓碑记》,以祭奠死去的五人。此暴动事件和《五人墓碑记》一文让张溥名动江南,为后来收揽江南一代年轻文人打下了基础。之后,张溥就经常组织活动,除了正常的文会用来讨论学问,更多的是组织他们抗税、驱除阉党、表达政治意愿等政治活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