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英散文:孝子贤孙有良心,志同道合情义真(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孟子·离娄上》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晚辈无原则的阿谀奉承,怂恿长辈误走邪门歪道;或盲目顺从,发现长辈有错不纠,任其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糟糕,这是放任舛讹。虚怀若谷的长辈严厉教训子孙,务必深明大义和博学多才,才能引导长辈回归光明正道。二不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中已贫困交加,父母年迈体衰,无力劳作,儿女不努力挣俸养活双亲,此乃极端不孝。儿女应当自立自强,掌握养家糊口的本事,不让爹娘饥寒交迫。三不孝:不娶无子,绝先祖祀。未曾娶妻生儿育女,绝断香火,是上对祖先下对族人的最大不孝。做人要有责任和义务,一定要是非分明立场坚定,一定要孝敬父母从善如流,一定要传宗接代义不容辞。倘若连这初始的“三不孝”都做不到或是不愿做的话,那就枉生为人,白来世间走一趟,苟且畜牲不如。
【02】
点评“三不孝”之后,让我们再来欣赏中国古代十大孝子的典故:1、孝感动天。舜是远古五帝之一,传说舜父瞽叟及异母弟象,多次设计陷害舜,令舜修谷仓顶篷,在仓底纵火,舜抓住两斗笠跳下逃生;又命舜挖井,瞽叟与象倒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走。舜不记仇,仍对父恭顺,对弟慈爱。舜之孝感动天帝,当舜在厉山耕种,派大象耕地、鸟锄草。尧帝闻舜至孝,雄才大略,将娥皇女英送舜为妻,选舜继帝位。舜成天子,回家看父,仍旧毕恭毕敬,封弟象为诸侯。
2、啮指痛心。曾参是春秋鲁国人,以孝著称。少时家贫,进山打柴。访客来家,母不知所措,用牙咬手指。曾参忽觉心疼,感应母亲呼唤,迅速回家,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倡导“每日三省吾身”,儒家后代尊他为宗圣。3、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高祖三子,太后亲生。以仁孝闻名。母卧病三年,恒竟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尝汤药,喂母吞服。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平安稳定,人丁兴旺,国泰民安,他与景帝被后世誉为“文景之治”,受万世敬仰。

张齐英散文:孝子贤孙有良心,志同道合情义真


4、芦衣顺母。闵损是春秋鲁国人,孔子门生,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生母早亡,父又娶后母,生育两子。寒冬腊月,继母给两个弟弟穿棉衣,给闵损穿芦花衣。天寒地冻,父亲出门,牵车的闵损冷的手中绳子落地,遭父鞭打,芦花从衣缝中飞出,父方知儿子受虐待,要休掉后妻。闵损跪求饶恕继母,哭诉:“留下后娘,只有我一人挨冻,休了继母,三个孩子受苦。”父亲被感动,依了儿愿。继母闻知,悔恨交加,从此一视同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