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农牧民在一起,书写新时代的美好生活”(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星光不问赶路人。1954年王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王磊在《过去的时光》中回忆说:“北京大学是我仰慕已久的,授课老师都是国内第一流的专家、学者精深博大的学识,娓娓清新的讲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平和的儒雅风范,令我呼吸到那缕燕园独有的气息。我精神振奋,创作的激情有增无减。”
王磊的同班同学马嘶在《燕园师友记》中,回忆了王磊在北京大学的学习时的状态:“那时,王磊正迷恋着写诗,而且精力非常投入。我去宿舍找他时,常见他躲在宿舍里,盘腿坐在床上,埋头在笔记本上写诗。思索时便仰身倒在被窝卷上,仰起脸望着天花板,一动不动地苦思冥想,我觉得他很有点唐代苦吟派诗人的味道。”
大学四年寒窗,王磊始终保持着农民的风采,脚穿粗布鞋,身穿粗布衣,还经常打赤脚。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是未名湖畔的“赤脚诗人”。
“我把我的心种植在草原,再生出一个新的,壮美辽阔。”
1958年王磊北大毕业后,来到内蒙古工作。作为一名北大毕业生,王磊为何选择了边疆内蒙古?在采访中,老人微笑着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往事。当年,王磊本来分配到北京文联工作,就在他准备报到时,有位同学提出能否帮忙,把留京的名额留给自己的未婚妻,以便他们能够免去异地之苦。王磊没有犹豫,他一口答应了。
如今,回忆起这段往事,老人很依然很平和。他感慨地说,正是这样的机缘巧合让自己有幸遇见了内蒙古:“这里是亲情、真情的父母之邦,从此我再也不愿离开这一方热土。”他在《行吟集·草原》的一首诗中写到:我得到勇敢,我失去怯弱。完全把我的心种植在草原,再生出一个新的,壮美辽阔。
老人回忆自己初到内蒙古的心境:“像春风吹动草浪,年轻的我扑进了内蒙古的心怀。她扶我上马,教我驰骋天下,和蔼地告我:‘雄鹰飞去多远,影子总投在草原上。’”
他用“父母之邦”在表达内蒙古这一方热土在自己心目中的份量。初到内蒙古,王磊被分配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工作,他带着自己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王磊在文章写到:“从北京到内蒙古,我看到茫茫草原正以她的质朴、她的真实、她的清灵,孕育着她的文学。”
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编辑签发了内蒙古一批作家的处女作,包括贾漫的诗集《塞上的春天》,张长弓的短篇小说集《鹰》,敖德斯尔的《遥远的戈壁》,云照光的电影文学剧本《鄂尔多斯风暴》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塑造了草原农牧民的形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