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她追求的其实并非爱情(5)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爱玛追求的其实并非爱情本身,而是一种浪漫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其实是虚幻的,注定是不可持久的,她在与情人的交往中也隐约意识到了婚姻中的类似问题——激情的难以持久,但她没有去深入想如何解决,而是抱着虚幻的念头不放,最终只能酿成悲剧。
这部小说其实是有原型的,我读的是李健吾的译本,译本艾珉的前言中就提到了小说的原型,福楼拜父亲的一个学生名叫德拉马尔的医生,他的续弦夫人爱读小说,气质浪漫,生活奢侈,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最后因负债而自杀。
也因此,安娜更令人同情,她是追求真正的爱情而不得,爱玛则会让人觉得她是一个任由欲望牵引、虚荣、不断出轨和喜新厌旧的人。
有人说爱玛不明白,那些她梦想的生活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脱离了物质基础的追求自然是个悲剧。如果这样说,安娜生活的上流社会就是爱玛一直向往的生活,但其实上流社会一样有烦恼,如爱玛这样的性格与思想,烦恼会更多。
从隐喻的角度来说,两人的追求也不同。
两人对爱情的追求都有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不过浪漫主义思潮在法国发生得更早更强烈,福楼拜(1821-1880)少年时就经历了浪漫主义的风靡时期,托尔斯泰(1828-1910)比他晚出生几年,《安娜·卡列尼娜》创作时间也比《包法利夫人》稍晚,当时的俄国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但受到欧洲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强烈冲击。但两人的追求也有明显的不同。安娜对爱情的追求可以看成一种信仰,如列文对信仰的追求一样,因为她只追求爱情,即使没有现实的阻碍,也会是个悲剧。
某种程度上来说,似乎爱玛的追求更强烈,更像是一种信仰,但她的信仰并不是爱情,而是一种新鲜的刺激的超越现实的浪漫的感觉,并无一个固定对象。有人说包法利夫人追求的是浪漫主义,她的悲剧反映了浪漫主义追求与庸俗鄙陋现实生活的矛盾,对此我也赞同,但我觉得从隐喻的角度来说,包法利夫人的追求更像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的隐秘的希望,希望生活不断有变化,充满激情,我们需要超脱现实的追求,但一味地超脱是不可能的,总是飘浮在云上的生活,注定是个悲剧。
而且她的追求流于表面,没有对现实的反省,也没有真正的精神内涵,这使得她的追求既不能真正地超脱现实,自身也不具有可持久性,只能受幻想和欲望支配,跌入悲剧的泥坑而无法自拔。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据说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包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这自然是从隐喻的角度说的,福楼拜确实要让读者从爱玛身上领悟到,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追求只能是个悲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