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被感染,野生动物早就这么做了(3)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加勒比棘龙虾利用尿液中的化学线索鉴别生病的龙虾(图片来源:STEPHEN FRINK COLLECTION/ALAMY)
是生病了所以被隔离?还是本身就不被喜欢
那如何确定社交动物是因为疾病而不是其它原因保持社交距离的呢?
一般可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来加以推断。比如,研究人员早先在对幼年龙虾的水下调查时,注意到健康的龙虾通常更喜欢共享住所(超过56%),而被感染的龙虾很少(少于7%)与同种个体共享住所。
为了验证龙虾是因为疾病从而保持社交距离,他们巧妙设计了一组实验。研究人员准备了三个洞穴,一个是洞穴里住的是健康龙虾,一个洞穴里住的是患病龙虾,还有一个是空洞穴。实验时,让健康的龙虾和患病的龙虾去选择它们想要呆的洞穴。
结果发现,健康的龙虾会避开有患病个体的洞穴,它们更喜欢与其它健康龙虾共享洞穴,而患病的龙虾则不会区分。
再如,灵长类动物普遍存在梳理皮毛的习性,因为此举不仅能缓和个体间的冲突,加深彼此的关系,还能替同伴清除皮毛上的害虫。然而,这一社交行为也有可能传播寄生虫,这些寄生虫一般携带着大肠杆菌和其它导致痢疾的细菌。
研究人员发现,当一只山魈感染寄生虫后,同伴为它梳理皮毛的次数会减少,其臀部得到梳理的次数也就会更少。而当染病山魈得到治疗后,同伴才会继续给它梳毛。

通过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被感染,野生动物早就这么做了


△特内里费岛拉斯阿吉拉斯森林公园内的山魈(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需要注意的是,山魈虽然会拒绝给其它感染的同种个体梳理皮毛,但它们依旧会为携带有寄生虫的近亲梳理皮毛。对于一些群居性昆虫,它们还会对受感染的个体进行护理。或许,在这些系统中,与近亲保持这些社交和互动可能比避免感染更重要。因此,尽管保持社交距离的代价是高昂的,但牺牲自己保护大家的好处显然大于代价。
科学家们对动物的社交行为的观察和研究,不仅揭开了自然界动物世界的神秘面纱,而且有助于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物社交行为会被发现,它们的社交行为也许会对理解人类社交相关情感障碍有不一样的启迪。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