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巴拉圭、菲律宾和以色列的8颗卫星从国际空间站释放到太空(33)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专家:光是划设保护区 不足以挽救生物多样性
今年将在中国昆明举行第15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 COP15),各国政府预计将签署一项类似《巴黎协定》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在2030年以前,将30%以上的的海洋和陆地纳入保护区范围。
50多位科学家在针对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草案加以分析后发现,如果方法得宜,扩大保护区确实有助于减缓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但若要完全终止破坏,还得搭配其他策略。
科学家们将上述分析写成了报告。巴黎萨克雷大学(Paris-Saclay University)生态学家,同时也是该报告作者之一的保罗.莱德利(Paul Leadley)解释道:「保护30%陆地和海洋的确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也能引发广大回响。然而,尽管扩大保护区是正确的第一步,但以今日生物多样性受破坏的程度而言,光是扩大保护区并不足以翻转生物多样性持续劣化的局势(即所谓的『逆转局势(bending the curve)』,这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第五版》的目标口号)。」
「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就挽救生物多样性而言,如果只把目光放在保护区上,而未能及时针对其他重大威胁采取行动,那些各国承诺要达成的生物多样性相关目标,注定再次跳票。」莱德利说。
科学家指出,所谓「针对其他重大威胁采取行动」,需要有一套多元且有系统的策略,包含取消众多会导致环境受破坏的农渔业补贴措施、将全球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摄氏1.5度内,并改善过度消费的问题(包含过度消费肉类)。这些策略合起来才能有效翻转目前的局势。
今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将讨论协议中的21项目标,例如消除塑胶污染、将农药使用量减少2/3、入侵物种引入率减少一半等等,主要是为了避免地球的第六次大灭绝真的发生。
提升生物多样性、阻止气候变迁 需推展社会变革
研究机构BioDiscovery和「生物多样性网络」(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work, GEO BON)针对该协议的分析已送至各国政府,且各国应在一月底提出回应。
该分析文件中,两家机构沙盘推演出三种不同的情境所导致的结果,分别是一切照旧、提升保育工作的品质和数量,以及社会变革等情境。结论是,只有最后一种情境才能达到「将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摄氏1.5度内」的目标。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