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巴拉圭、菲律宾和以色列的8颗卫星从国际空间站释放到太空(36)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台湾科技媒体中心也即时举办线上记者会,邀请专家解读这份国际重量报告。参与此次报告的学者,铭传大学都市计画与防灾系副教授石婉瑜表示,AR6报告和AR5在分析框架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次(报告)讨论气候、人类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物理性的冲击、韧性、调适,开始进一步去思考,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报告重点摘要:
1.全球各地无处不受气候变迁影响。每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无法逃过升温与日益极端的天气所带来的可怕冲击。
2.全球近半人口──约33亿至36亿人──居住在「高度气候脆弱度」的地区。
3.就算是在目前的升温情境下,也已经有数百万人因为气候变迁而面临粮食和用水短缺的问题。
4.从树木到珊瑚,物种的大规模死亡正在发生中。
5.比前工业化时期升温摄氏1.5度将是「临界点」,一旦升温超过这个数字,气候危机的影响将急剧加速,且有些影响将是不可逆的。
6.升温若超过摄氏1.5度,全球海岸地区以及低洼的小岛国家,将有可能沉没。
7.重要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吸存功能正在流失中,使其角色从碳汇转变为排碳源。
8.有些国家已达成共识,要将全球30%土地纳为保护区;但报告指出,可能有必要保存全球半数面积的土地,才能修复已遭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
气候、生物多样性与人类三者紧密依存
报告指出,就算各国努力降低风险,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迁仍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且大规模的破坏,并且对全球数十亿人造成影响。
越趋频繁的热浪、干旱与洪灾已经超越动植物可忍受的范围,也因此造成许多物种(如树木和珊瑚)大规模死亡。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甚至同时发生于各地,也因此加重灾害管理的难度。全球有数百万人受严重的粮食和用水危机所苦,其大多分布在非洲、亚洲、中南美洲、小岛国家和北极。
这份报告提出了调适气候变迁的方法,并指出自然在减少气候风险与改善人类生活的潜力。
IPCC第二工作组共同主席黛博拉.罗伯特(Debra Roberts)举例,就像在都市里不能闯红灯的交通规则一样,某些自然法则也是如此,仰赖人类社会遵守,无法任意逾越。
「健康的生态系统除了能更有韧性地应对气候变迁,也提供人类关键维生服务,如粮食和干净的水源,」德国生态学家、IPCC第二工作组共同主席汉斯奥托.波特纳(Hans-Otto Prtner)表示。 「复育劣化的生态系统、有效且平等地保存全球30%至50%的陆域、淡水与海洋栖地,将使人类社会得益于自然的吸碳与储碳能力,此外我们可以加紧脚步实现永续发展,但同时适当的资金与政治支持也不可或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