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要留意三座“生死门”这也是《道德经》中最隐秘的启示(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第一门:欲望之门
《道德经》第52章写到“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同时又说“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前一句是说,既能认识万物,又能守持万物之本,则终生都没有危险。后一句则说,打开欲望的孔窍,陷入纷繁的事端,生活将不可救药。
在老子思想中,“万物之本”就是“虚静”,而“取祸之端”就是“欲念”。因此在这里,老子是想劝诫人们:纵然走过繁华世事,也不要迷离双眼,更不要欲壑难填,因为那将是一座“取祸之门”,相反,只有清心寡欲,懂得知足常乐,才能安享生年。
第二门:三宝之门
《道德经》第67章讲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同时又说“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慈爱、节俭、谦逊是“人生三宝”,相反,逞勇斗狠、穷奢极欲、处处争先,则是死路一条。
在这里,老子清晰地点出了三种美德,人们还可以发现,三者都带有谦抑的属性,而它们的对立面都带有激发的特点。老子对它们的称许和贬斥,也符合道家学派一贯主张的“清静无为”之念。
第三门:坚柔之门
《道德经》地76章说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里,老子还用人与草木的生死枯荣做例证,来说明生时皆柔弱,死后俱枯槁。因此,老子得出结论:坚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而柔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
虽然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老子的思想,但是在对坚柔的对比认知、对事物的对立转化、对为人的刚柔相济等方面,不得不说,老子的认知仍然是非常深刻精辟的。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这种观点,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多一份体谅与和谐,更少一份焦躁与戾气。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