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民国时期的那些事儿系列之十七:永登神童子王锡龄的故事(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又传说在王锡龄七岁这一年,他又被父亲带到省城兰州。王家父子去拜见全省有名的教育家刘尔炘先生。刘尔炘一听是永登“神童子”到来,便请王家父子。进门寒暄几句之后,就当面出对,要试一试这个“神童子”智慧到底如何?刘尔炘先生叫了一声:“神童子”,只见王锡龄起立上前躬身一礼,对答:“太师公”。刘尔炘一听,觉得有理。便接着又出上句:“一座楼上下两层”,王锡龄也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对了下句:“五里路来回十程”。
刘尔炘听了,喜上眉梢,心中暗暗称赞:“不错!不错!数量、方位一一对应,韵律合仄。孺子可教也。”就有意加大了对联的深度,拈须说:“红蓼营神童七岁。”王锡龄反应神速灵敏快捷,随口就对曰:“紫禁城天子万年”。
刘尔炘先生听了此对答,有点惊愕不已,觉得这个小娃娃胸怀气度均不小,就以三国志中的典故,追加地又增出了一联:“火烧赤壁兵难进,”只见那神童子,稚言伶牙,背诵出了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的诗,对应了上联句子:“雪拥蓝关马不前。”对答的精彩绝仑,可谓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恰到好处。经此一面试,刘尔炘便欣然接受了王锡龄的天赋之才,破格收录王锡龄进了甘肃省文高等学堂。

永登民国时期的那些事儿系列之十七:永登神童子王锡龄的故事


年少成名,神童的头衔,对于王锡龄来说,既是光环也是枷锁,过早地承担本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智慧和责任,终不知是福还是祸?
“圣柞平承,神童间出”,在太平盛世,神童会比较多。但在清末民国初期的永登,政争不断,人民生活极其贫困。实在不符合“圣柞平承”的盛世,但这种神童现象,依然一个个地涌现出来,只能说明当时红城和永登的地域文化教育水平相对比较高,神童的涌现正是一个永登时代文化进步的标志。
儿童早慧,对家族成员看来并非幸事,反而是一种灾难。早慧者未必有好的结局。细数历史上神童的事迹,神童未必会对社会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贡献。神童现象的崇拜,其实隐含着天下父母们望子成龙甚至拔苗助长的心理诉求。天道自然,孩子的平凡,但古往今来的生活,却是对平凡的恐惧,越来越严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