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革命者》:背黑暗而向光明(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李大钊作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播火者,他的主要事迹都曾在艺术作品中表现过。但观众还想知道得更多,向英烈视死如归的内心走得再近些,这正是影片《革命者》力求突破拓展的地方。该片一改常规的线性叙事方式,以李大钊生命倒计时38小时为主线推进的叙事焦点,多时空辐射出李大钊自1916年从日本留学回国至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这11年间唤醒民众、相约建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散点叙事。影片走出宅院书本,在多个时空场景中,表现李大钊在知识分子、学生、工人、农民、报童、乞丐等不同阶层人民群众中身体力行地播撒革命火种,以此映照其作为革命先行者的负重前行和思想情怀。他团结上海各行业工会,为被枪杀的报童讨回公道,严惩凶手,并高声喊出:“租界是上海的,上海是中国的,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中国的。”在开滦煤矿面对工人的演讲中,他指出工人的命还没有骡子值钱。
李大钊的演讲一针见血、充满激情,在他的鼓舞下,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震惊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
《革命者》的主线叙事是在一种革命激情渲染的氛围中次第展开,除了作为革命的播火者,影片还通过闪回方式,让李大钊在狱中回忆过往,将儒雅的学者,深爱妻儿的丈夫、父亲形象温暖地展现出来。他会热情地请报童吃早餐,却嘱咐他不要用有油的手触碰自己买的书籍;在阳光普照、绿草如茵的午后,他会带着妻子、女儿在草地上来一个下午茶,享受天伦之乐。这些温馨的辅线剧情,在李大钊大写的革命情怀与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之间搭建起一座光影的艺术桥梁,拉近了他作为一个伟大革命先驱与我们普通观众的距离。
在艺术呈现上,影片《革命者》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光影及色彩美学在镜头语言、场景切换、角色内心活动、戏剧冲突、剧情渲染等方面不同的调度运用,让现实主义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在还原历史的厚重质感下,多了几分艺术片的浪漫主义色彩。这种光影律动下的镜头语言,自然而然地衬托了剧情演绎,调动观众情绪随着剧中人物的命运起伏波动,而这恰恰是一部优秀电影必不可少的内在气质。例如,一开场,阴森黑暗的监狱中,蓬头垢面的李大钊独自坐在牢房里,广角平推的镜头下,整个画面是阴冷压抑的黑色调,一道微弱的光从监狱天窗洒在李大钊的头顶。他跷着二郎腿,唱着《国际歌》,从容就义的伟大革命先驱形象跃然银幕。另一段情节也表现了他对光明的追逐,他仰望着一束阳光,镜头瞬间切换到他在家触摸盛开鲜花的场景。一个是暗无天日的旧世界,一个是温暖明亮的新世界,李大钊便是背黑暗而向光明的觉醒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