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往事|面对美国的阻挠算计,周恩来如何成功出席万隆会议?(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4月18日上午,周恩来如期出席万隆会议的开幕式现场。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周恩来不负众望,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万隆会议上彰显了大国外交家的风范。他数次力挽狂澜,倡导“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奠定了“团结、友谊、合作”这一万隆精神的基调,打破了外交僵局,并有效地赢得了亚非国家的支持。
会议召开之初,各国总体上还是倾向于亲善合作的,但好景不长,伊拉克发言人很快打破了这一和谐局面。他提出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颠覆问题”和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猛烈抨击共产主义是“新殖民主义”,瞬间引起轩然大波。周恩来沉着冷静,当机立断,找准时机发表了演说。
他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紧张的会议气氛有所缓和。周恩来掷地有声,没有避开他人攻击共产主义的锋芒,进一步围绕着求同存异的方针阐释着亚非国家合作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的机智应对,使得美国妄图将万隆会议变成一场意识形态大战的阴谋彻底破产。“求同存异”为与会国提供了合作的基本准则,为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各国代表间变得和善了,努力按照“求同存异”的方针去解决问题。
世界之大,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又是如此的矛盾重重。在1955年4月22日的政治委员会上,有的代表以种种理由反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概念和数目问题。但在周恩来看来,如果各国间能够约定若干项共同原则,并且又能够始终不渝地信守这些原则,世界和平是完全有保障的。为将各国的共同愿望肯定下来,保障集体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写法和数目都是可以变通的。各国代表团经过反复磋商,终于达成共识,制定并通过了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的万隆会议的十项原则,并且写进《亚非会议联合公报》中,成为《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的基本内容,从而加强了亚非国家间的团结。
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就台湾遗留问题和印尼侨胞双重国籍问题也进行了妥善处理。许多与会国非常担心远东尤其是台湾地区的局势,并对我国在台湾问题的立场上存在误解。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和主权。周恩来在全体会议上耐心阐释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并明确表示不要求会议探讨。“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不是立异的。”短短几天时间内,中国代表团积极同各国广泛接触,一视同仁,探讨互相间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增进友谊,谋求合作,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周恩来同印尼领导人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解决了旧时代遗留的难题,进一步增进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