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房当代名家文丛《乐书小集》连载之七|书之恋(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原载《新京报》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日)
和书籍一样悠久的插图
插图的历史和书籍的历史一样悠久。据说,世界上最早的书籍插图是古埃及人画在《死者书》(即《亡灵书》)中的图画。《死者书》大约出现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埃及第十八王朝,内容是符咒、祷文和赞美诗,在死者被制成木乃伊下葬时作为陪葬品用。但《死者书》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籍,那是一张张莎草纸连接起来的『书本』。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插图不再是文本的手工装饰画和附属品,而是成为阐述文本的重要手段。时至今日,插图更是大行其道,图书出版和阅读走向了『读图时代』。因此,设计理论研究专家王受之先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插图是西方现在的美术的核心,而纯艺术是非绘画性的行为。』
余凤高《插图的文化史》一书从古代的手抄本、印刷本开始,讲述了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代、洛可可时代、浪漫主义时代和现代主义时代等各个时期的书籍插图,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等方面,阐述了插图文化发展的历程。但这本书与其名为《插图的文化史》,倒不如改为《外国插图文化史》来得确切。在这本书里面,对于中国插图的介绍寥寥无几——只是在『印刷本插图』一节中,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和佛教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精湛插图作品。不过,在插图史著作稀缺的情况下,此书也就显得格外难得了。
(原载《新京报》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九日)
为旧书业叹息和呼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君闻新书出,开卷旧书读。』这一中一西的诗句和格言说明了同一种格调:旧书比新书更耐人寻味,淘旧书比买新书更显出品位,贩旧书比卖新书更需要知识集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旧书业构成了中外传统文化的生态链。
先不论北京琉璃厂曾经的辉煌,就说苏州文学山房昔日的热闹:『南北名家,时聚山房。若涵芬楼之张元济、孙毓修……北则傅增湘、朱希祖、顾颉刚、谢国祯等,时来访书。名作家郑振铎、阿英等也是不速之客。至若吴门学者名流……时集文学山房,可谓群贤毕至,不但选择各需书籍,又成探讨学术的场所。加以主人杏溪善交文士……聚陋室而畅谈,妙论泉涌,诚别有一天地呢。』但这别有的天地在今日已成奢望。旧书和旧书业的命运随着我们对文化的遗忘而流离失所,这不是用『郁闷』两字能概括的,实是文化的劫难。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