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老北京走街串巷的响器(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第四个是:小鼗。又名“货郎鼗”,“货郎鼓”。或者叫“惊秀”,“惊闺”和“唤娇娘”。它是卖百货的,也就是卖针头线脑、糖果纽扣、胭脂水粉等杂物的商贩所使用的响器。它是由云锣和小鼓组成,摇动起来,锣鼓齐鸣,声音非常动听。这种商贩,也可以“以物换物”。他们流走于街头巷尾,是早年间女孩儿和儿童们最喜欢的一位商贩。还有些小商贩是专门卖妇女儿童生活日常用品和针头线脑的,专门就是为吸引大院深宅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出来买东西的,所以也被雅称为“唤娇娘”。
第五个是:大鼗。俗称“大摇鼓”。很像现在的拨浪鼓。它是卖布和卖木炭的商贩所使用的的一种响器。老北京人在冬季时,一般家里取暖都是用煤,炭生火的。北京西山产煤,当地居民就把开采出来的煤,或者烧出来的炭以低价批发给卖炭的,卖炭的商贩在挑着担子来城里售卖。手里摇晃的响器就是这个大鼗。
第六个是:铜锣。它是京城耍猴人常用的响器。他们用绑着布头儿的木棒敲锣沿街招揽观众。还有胡同里吹糖人的手艺人也使用铜锣作为叫卖的响器。
第七个是:冰盏儿。又名冰婉儿。老北京时俗称为“打铜碗儿”。这冰盏是老北京十分常见的响器,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它走街串巷的声响。夏季是卖酸梅汤、雪花落等冰镇饮料、瓜果梨桃等,冬天是卖柿饼、杏干等各种干鲜果品和冰糖葫芦的专用响器。
第八个是:棒子。老北京胡同的梆子声是比较特别的,因为有许多行当的“唤头”都是梆子。比如卖香油,卖豆腐,卖馄饨、汤圆、糖芋艿、糖粥之类的小商贩大都敲梆子。他们用梆子制做的不同材料或敲打的音节长短高低不同来区分各自的行当,人们听到不同的梆子声,就知道做什么生意的小贩来了。比如说卖豆腐的敲的梆子,是一根两头有节的竹筒。卖油的用的,是木制的梆子。
第九个是:九音锣 。九音锣,是少数民族打击乐器的一种,又称云锣。用十个小锣编排而成,第一排一个,以下三排各三个,装置在小木架上。各个锣的大小相同但厚薄不同,因而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最上面的经常不用,表示为锣的“母亲”,下面的九面为“孩子”,所以被称为九音锣。因为不能打母亲,所以上面的那个锣不打。只能打孩子,所以打下面的九面锣。它是用于婚丧嫁娶开业等行业的响器。
第十个是:牛扇骨。也叫作鼠来宝。它一种民间说唱艺人使用的用牛扇骨制成的响器。唱数来宝本是老年间乞丐谋生的一种手段,是典型的老北京曲艺曲种,昔日名为“善人知”,牛骨板又叫“金钱骨”或“哈拉巴”,两块板上分饰铃铛和大红绒球,把儿上系着红布条,看着就喜庆热闹,有着吉祥如意,驱鬼避邪的良好寓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