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话语中的黄河文化力量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黄河文化蕴含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与力量之源。同时,“黄河”也成为艺术话语表达的重要内容,以黄河为背景元素的中国电影作品为传递文化力量作出了积极努力,例如电影《黄河飞渡》《黄河大合唱》《大河奔流》《怒吼吧!黄河》《黄土地》《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黄河大侠》《黄河谣》《黄河绝恋》《黄河行歌》《筏子客》《黄河喜事》《黄河之滨》《天下黄河老牛湾》《初心照黄河》《百鸟朝凤》《黄河入海流》《黄河传人》及音乐艺术电影《黄河》等。以黄河为背景元素的中国电影作品,在叙事层面为传递民族文化力量,主要着重进行了三方面的融合。

影像话语中的黄河文化力量


在融合文化基因与集体记忆中建构黄河符号
文化基因是民族最为根本、最具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支撑作用,人类的不同文明蕴含不同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民族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意义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它是文化传统中最鲜活、最具备可复制性、最强韧的因子。黄河文明源远流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源头和载体。以“黄河”为背景或主题的文艺作品,在文本叙事中完成了文化符号的编码,并成为一种集体记忆融合在整个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1978年上映的电影《大河奔流》根据李准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是国庆30周年献礼作品。电影以史诗般的笔触全景式展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几十年的沧桑巨变,描绘了黄泛区人民1949年前后的不同生活,展示了黄河儿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自命运。作为一种符号意义表征,电影中的“黄河”通过影像共享的意义结构,连接起接受主体与影像的话语模式,让观众对“黄河”产生主体意义的认同,从而完成集体记忆的跨时空传递。
电影通过对黄河的灾难叙事进行民族创伤的影像化呈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高贵品格与宝贵精神,成为重塑民族记忆和民族性的重要艺术实践。
作为集体记忆的民族文化符号,“黄河”已经不仅仅代表一条河流或者一个流域,更多成为凝聚民族情感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纽带。符号的意义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与交流互动中建构出来的,影像中的“黄河”已经成为民族性格与民族思维方式的重要符号,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能指。电影《黄土地》以“黄河”与“黄土地”作为叙事空间,展示了广袤苍茫且落后压抑的生态景观,在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中展示民族性格与文化基因的双重性。影像通过对“黄色”的渲染呈现出坚韧而厚重的生命意识,在黄土飞扬、黄河奔流、迎亲仪式、腰鼓队伍等民俗氛围中,书写着小人物对于命运的抗争与不屈。集体记忆是特定社会群体共同经历的过程和结果,大量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可以通过代代相传,形成并保存共同的社会记忆。“黄河”作为空间背景与意象符号,被放置于地理景观与精神心灵的双重空间,成为积极参与建构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融合民族文化基因与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以其特有的艺术美学力量引领受众以深沉的情感探索民族的生命起源。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