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大鱼海棠》,国产电影中的非遗你知道多少?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我国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昨天,就是2020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起从县级、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了1300多项。其中,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今天,小文就来聊聊那些和文化遗产相关的电影吧!
新世纪非遗电影的类别
其实,中国电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源远流长,从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至今,已出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电影。随着国际层面与国内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下中国面对全球化压力而实施的文化战略,在电影产业中已逐渐走向一种文化自觉。电影作为时代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这一文化现象。
对于“非遗”影片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特有的深厚文化底蕴、景色、人物以及风情都是电影十分钟爱的素材,而这些素材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和精神世界往往能够为影片赋予较高的思想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作为一个新的命名,但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却是一个“老朋友”。从最早的中国第一部以京剧文化为原型的电影《定军山》,到之后的《方珍珠》(京韵大鼓 相声 1952年)、《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 1953年)、《天仙配》(黄梅戏 1955年)、《李二嫂改嫁》(吕剧 1957年)、《朝阳沟》(豫剧 1963年)、《少林寺》(少林功夫 1982年)、《黄土地》(安塞腰鼓 1985年)、《霸王别姬》(京剧 1993年)、《活着》(皮影 1994年)、《变脸》(川剧变脸 1997年)等影片,都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一些原生态的、民间的瑰宝重放异彩,延续民族文化的文脉。
21世纪之后,中国电影中大量包含了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花腰新娘》《尔玛的婚礼》《我们的桑嘎》《鼓舞海天》《高甲第一丑》《一个人的皮影戏》《雪花秘扇》《不肯去观音》《爱在廊桥》《老腔》《侗族大歌》《嘎达梅林》等等。
从题材上来说,我们可以把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成不同的类别:
民间文学类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创世史诗、英雄史诗、歌谣、民间笑话、民间谚语、谜语等民间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云变幻、审美情感、喜怒哀乐、现实生活、生存竞争等息息相关。民间文学为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主题,成为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电影《嘎达梅林》(冯小宁导演 2002年)改编自蒙古族长篇叙事歌《嘎达梅林》,《赵氏孤儿》(陈凯歌导演 2010年)来源于“赵氏孤儿传说”,《不肯去观音》(张鑫导演 2013年)改编自“观音传说”,《花木兰》(马楚成导演 2009年)改编自“木兰传说”,《忠烈杨家将》(于仁泰导演 2013年)取材于“杨家将传说”,《白蛇传说》(程小东导演 2011年)则脱胎于“白蛇传传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