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北方民居不朽的历史印记(6)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目前我国的窑洞民居主要集中在晋中、豫西、陇东、陕北、冀西北。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的不同,加之地方风土习俗的影响,窑洞的形式不尽相同,从建筑的布局结构上大体可以划分为崖窑、地窑和箍窑3种:
崖窑,即在天然的土质崖壁上,先找一个理想的土坡或土塬,在向阳的边缘地区铲出一个立面,再向内挖一个深约为七、八米,高宽各约四米的洞,正面装上门窗即可用于居住。沿直立土崖横向挖掘的窑洞,洞宽3~4米,深5~9米,直壁高度2~3米,窑顶掘成半圆形的筒拱。并列各窑可由窑间的隧洞相通。也可窑上加窑,上下窑之间内部可掘出阶道相连。
通常人们在同一等高线上挖出几层台梯式的窑洞,为避免上层窑洞的荷载影响下层窑洞,每层窑洞都是层层后退的,底层的窑顶就是上层窑洞的前庭。
一般我们经常见的窑洞式民居多数是这类窑洞。主要分布在甘肃、山西、陕西、河南等地,数量密集、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河南、陕西两省的崖窑。
地窑又称地坑院、地窨院、暗庄子。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缺少天然崖壁的地段。首先在平地挖出一个10米见方、深约8米的方形巨坑,形成地院,然后再在地坑各壁横向掘窑,向四个方向挖出单孔窑洞,形成四方窑院。院内铺有砖道相通各窑,在窑院的东南角挖出一个45°倾斜坡、约2米宽的坡道,直达地面,作为出入窑院的通路。院中一侧打有水井,院中央种有树木。一般是一家居住在一个窑院,或父母与子女居住在同一个窑院中。这种窑洞大多分布于河南巩县、三门峡、灵宝和甘肃庆阳、山西平陆一带。
箍窑不是真正的窑洞,而是以砖或土坯在平地仿窑洞形状箍砌的洞形房屋。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既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多见于山西西部及陕西北部。
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窑洞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青海民居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