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春夏秋冬》:童年的生命体验与书写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

《小小的春夏秋冬》:童年的生命体验与书写


《小小的春夏秋冬》:童年的生命体验与书写


只有当作家使尽浑身解数,把生命体验浓浓地凝聚到自己笔下,而又能顺着童心童趣指引让文字汨汨流淌,这才有可能写出最好的作品来。
童年生活记忆,是儿童文学创作中常写常新的主题。时代更迭,这个被书写了无数遍的主题总能在不同作者的笔下展现独有的面貌——因为每一个作者都是独一个,有着独一份的生活记忆和童年体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童年生活和记忆都能打动今天的小读者——他们敏感又挑剔,稍觉隔膜或者枯燥,就会把书搁下,弃之不读了。那些烙上了时间光影的故事,或许令作者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但要令读者也能和作者同悲同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刘绪源先生的话说:“对于儿童文学创作,人们多半以为那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以为儿童要求不高,只要作家放下身段,浅浅地说出点故事,就会事半功倍。其实相比一般文学,儿童文学或许是要求更高的文学,真正的儿童文学佳作放到成人文学中也应是一流的作品,但同时又要能让儿童读出真味来。所以,只有当作家使尽浑身解数,把自己的生活积累尽可能地调集起来,把生命体验浓浓地凝聚到自己笔下,而又能顺着童心童趣指引让文字汨汨流淌,这才有可能(并非一定,其实很有经验的作家也未必总能成功)写出最好的作品来。
”绪源先生提出了一个高要求的指标,在我看来,《小小的春夏秋冬》是一部努力向这个指标看齐的作品。作者周晴在酝酿这部作品时一定是下了功夫的,因为,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写自己熟悉的童年生活,她在用心地写出新意。
在我的印象里,周晴曾先后在《弄堂女孩》《长大这件事》等作品中写过自己的童年记忆,这样的生活于我也熟悉,我和周晴是同龄人,都有过上海弄堂生活。一直以为,真正的上海并不是一些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刻意营造的“小资”和“时尚”,上海生活的底子恰恰是充斥着浓郁的烟火气和市井气的,窄长的弄堂、木楼梯吱嘎的石库门、拥挤不堪的合用厨房、屋外回响的小贩叫卖声,浓荫中寂寥又聒噪的蝉鸣,拉拉杂杂纠缠不清的邻里关系……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周晴这一回要写的便是——一个孩子眼中的成人世界。她要写人性之复杂,以及一个少女在周遭环境变化中的心灵成长。她格外地在意经营故事、塑造人物——悬念的铺垫和设置,抽丝剥茧的情节推动,人物命运的起起落落——所有这一切,都浓缩在夏秋冬春这一年中的四季,通过12岁少女小小的一双眼睛来展现——这双眼睛比《城南旧事》里“小英子”懵懂的眼睛更清透,她在观察,在经历,在体会,也在不断地醒悟和反思。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