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少女》:用青春逗趣,为校园题材赋能(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拒绝传统套路的《闪光少女》描绘了鬼马搞怪的“2.5次元”青春,因此,它的构思具有时代感,选角也倾向于“非流量”的稚嫩脸庞,在互联网和现实之间无缝切换,敢于把二维的梦,做成三维的梦想。
碰撞式的文化赋能
影射现代生活的《闪光少女》,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由此激发出的意想不到的年轻活力,记录着传统文化在时代背景下的焕然新生。
第一个场景就以欢快戏谑的民乐作为背景音乐的《闪光少女》,在青春成长的主题之外,还弘扬了以民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扬琴少女陈惊,大堂鼓乐手李由,琵琶乐手塔塔等民乐学生演奏的各式传统器乐,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2.5次元”民乐乐队——以往校园剧中少见的设定,令剧集视角显得尤为新颖。不盲目推崇西洋艺术,而从中华特色器乐中汲取灵感的《闪光少女》,承载着传统艺术的文化传播。
鼓点营造出的多变节奏,多种曲式延展出多样的情绪变化,剧中的民乐乐曲并没有刻板印象中的老气横秋。既能演绎出荡气回肠的恢弘大气,也能与剧集轻松愉悦的氛围相得益彰。
民乐与西洋乐两种艺术的碰撞也极具思辨价值。故事通过“斗琴”环节被推向高潮,竞技的最后,引出艺术突破文化壁垒的兼容互通。
陈惊组建的民乐乐队展现了传统艺术和年轻文化的碰撞交融。一众二次元少女对于传统民乐有自己独特的感知方式,而学生群体中也是“二次元”与“三次元”并存。在复合文化环境下诞生的“2.5次元”民乐乐队,是“宅”与“燃”的融合,也让中华传统器乐的艺术风格衍生出年轻化的表达。由多个次元壁的学生共同创作出的新形态民乐,多变的曲风令人振奋,“潮”感十足。剧里剧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体会到中华民乐的魅力,开始尝试艺术的革新,指引着传承和创新的新趋向。
“青春限定”的价值传递
“敢说敢做”是该剧的性格特质。剧中借人物的言行,传达出懵懂却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年轻态价值观。
“我没有别的长处,但是我有的是时间”“世界这么大,我才不会随随便便给自己贴禁止出入的标签呢”“99%能输,1%会赢,那这种事就值得干啊”……对年轻群体而言,《闪光少女》强调了敢于追梦、不畏失败、乐观向上的青春正能量。民乐乐队成员对生活敢自嘲、向偏见发起挑战,“敢于坚持就一定会获得成功,敢于放弃就一定会收获快乐”的独特哲学是专属青春的活力张扬。
“你努力吃了这么多年大米饭,就是为了长成一个这么无聊的大人啊。” 《闪光少女》于成年人,则是青春对于成熟的发问,也在成长观察中重拾拼搏的力量。我们看到了年轻人也有为梦想砥砺前行的执着,莽撞背后是不计得失、敢于拼搏的勇气,向大人传递着难能可贵的纯粹初心。而陈惊爸爸希望女儿能做个“原创梦”的温暖期许,李由爸爸努力工作为儿子打造坚实后盾的朴实愿望,实现了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年轻的原始冲劲、长辈与子女间的相互理解支持、成年人的反观青春的深思,三者组成的价值体系贯穿始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