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就是自己冲在前(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实战是最好的老师。2月17日第四次支援“前线班”前,杨宇发了朋友圈:晚上继续,争取多排除少留人。掌握了减轻防护服不适的技巧,熟悉了发热门诊的看诊内容后,杨宇已经可以很淡定地自己值班。遇到恐慌的患者,除了临床操作,他可以有效地进行语言安慰;从家人担心他值“前线班”,到他开始用自己的实战所得叮嘱家人如何注意,甚至可以给潘德星医师提出防护改善建议。
杨宇说,疫情发生得太突然,无法预料,也来不及准备。作为医生,要更快地接受突发情况,适应新环境,逼着自己变得沉着冷静,不盲目自信,也不盲目担心。一次战斗是一次快速的历练,也是警钟长鸣。“以后看什么病,都要更谨慎,准备和练习再多都不为过,慎始而终。”他说。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支援“前线班”中最淡定的一批青年,当属感染性疾病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师。
来自后者的安宇林医师,此前就一直在支援发热门诊,赶上了疫情,顺理成章照常支援。“当病毒肺炎发展成了疫情,对谁都是个挑战,总得有人做,呼吸科大夫更是如此。”
当外科部、专科部支援的青年医师还处于支援初期的适应时,看惯了肺炎病例的安宇林用接诊的实际行动完成了第一波带教,还会下意识地保护搭班的同道——自己一个人完成当班的鼻咽拭子操作。因为是自己熟知的领域,接诊到疑似病例,安宇林既警惕又兴奋。虽然心里想着没事儿,但身体的反应却很真实,值班前他也曾因为紧张出现过拉肚子的应激反应。
谈及“前线班”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安宇林说,冬春季节本就是发热门诊的就诊高峰季,但疫情的来临,除了加倍防护下的忙碌依旧,接诊变得愈加敏感,每一例患者都要做更加复杂的综合考虑和权衡,因为防控流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感受上,最大的变化是“环境的浮躁”——每天疫情发展和抗击疫情的信息不断,正能量与各种声音交杂,各路恐慌情绪乘隙而入,原本淡定的心,往往也会被搅得难以安心。
医生这份职业在疫情下绽放的光荣感,是安宇林感受到的最大收获。
没有人能做旁观者
所有经发热门诊排查出的疑似患者,在转运到定点医院前,都要停留在医院的隔离病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李京京医师是驻守在这里的一员。
她很幸运,第一个班就碰上了眼科主任胡运韬和她交班。从教她穿防护服,到带着她查房、看患者、指导取鼻咽拭子,已经穿着防护服忙活了一天的胡运韬不着急下班回家,做完技术指导,还做心理辅导。军人出身的他给李京京讲起了自己刚从军校毕业到医院实习,就遇上了1988上海甲型肝炎爆发的经历,那时两个年轻大夫搭一个班,管三四十个病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