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十代师承关系表(18)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11陶湘九:(1911—1992)北京人。回族。自幼随其兄陶湘如学艺,后拜郭瑞林为师,与马三立等同为第四代艺人。解放前,在京津等地卖艺谋生。1940年拜金杰立为师,有《大明英烈》、《隋唐演义》、《岳飞传》等代表作。同时他还将不少长书的精彩章回改编为单段评书,如《秦琼打擂》、《狮子楼》等。1958年陶湘九参加北京青年曲艺队并任队长。他积极支持当时“说新唱新”的曲艺改革。他和齐信英一起带头说演新评书,改编说演了《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等书目。1958年全国曲艺汇演,他表演的《杨子荣舌战小炉匠》被评为优秀节目。1960年调至福建,任福州市北方曲艺队队长,为南北曲艺交流和培养相声、评书新生力量做出了贡献。
12蒋轸庭:(1903—1964)天津人。原名蒋昆,字玉昆,笔名蒋介磊。系茶房出身,有一定文化基础。约在1927年拜常杰淼为师,与乃师关系密切。1929年常逝世前,将《雍正剑侠图》的“册子”及为《新天津报》撰写而尚未发表的稿件,全部遗留给蒋轸庭,由其继续撰写。后由蒋口述,黄健声、蒋轸龚等执笔书写。三十年代后期,蒋轸庭曾以《明清八义》为底本,改编成《金刀会七义》并出版单行本。蒋轸庭演出口齿流利,语汇丰富。其艺术风格是以语言取胜而形体表演方面则未能继承乃师独到的技艺。收徒有张枢润、罗枢平、李枢勋、李枢信、聂枢林、秦枢宝、曹枢林等。四十年代代师收徒,代拉马轸华、兰轸琪为师弟。
13马轸华:(1906?—1954)天津人。世居天津北仓,少年丧父,流落于市区。业余喜唱太平歌词,后被张寿臣代拉为师弟,算是焦德海弟子,按相声门排名马寿岩。1940年蒋轸庭代拉马为师弟,算是常杰淼弟子,入评书门名为马轸华。三十年代曾应电台之邀,每天演唱太平歌词。后在三角地书场正式演出评书,整理演出《李金鳌》(又名《沽上英雄谱》,俗称《混混儿论》),可演四个月。这是一部最具天津风味特色的书目,也是马轸华的代表作与成名之作。1953年改说传统评书《水浒》,在张枢润等人协助下,借鉴戏曲表演动作,在演述传统书目方面也取得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他口齿清晰,声音甜润悦耳,有时在评书中穿插使用相声包袱,以活跃书场气氛;他善于借鉴京剧的程式与各种身段,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四十年代收徒牛枢通、王枢祥、于枢海等,建国后收徒童枢源等。
1954年病逝于天津城内鼓楼西属所。
14张健声:(1910—1965)天津人。原名张耀明,字孝声,以字行。在戏剧界的艺名是张笑声,健声是其评书艺名。幼年就喜爱文艺表演,从少年时代起,先后参加过京剧、评剧、文明戏等的演出活动。他擅演小生,曾同关菊隐、小侠影、戴更璧、新凤霞、陈少舫、花迎春等同台演出,赢得赞誉。1940年拜师陈士和,专习评书《聊斋》,为陈所器重。他认为评书是适合一人同时表演多种角色的一门艺术,讲述须和舞台表演相结合。因此,他立志改革,在评书的舞台戏剧化方面孜孜探索。陈士和逝世后,便由他继续讲述《聊斋》,曾记录过三十余段。后只寻觅到十余段记录稿,经整理后出版,即《评书聊斋志异》第三集和第五集,包括《折狱》、《张鸿渐》、《红玉》、《聂小倩》、《云萝公主》、《婴宁》、《佟客》、《伍秋月》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