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人性与神性冲突与交融-浅析达芬奇画作最后的晚餐(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二、绘画艺术手法
达芬奇运用了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问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将门徒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把耶稣安排在既是画面中心,又是视觉中心的位置上,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一切都以耶稣为中心,同时整个环境和道具的处理比较单纯,为的是更加突出激动的人物以及当时的潮流暗涌。此外,达·芬奇把画画在食堂墙壁上部,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和桌子构成一致。因而使进入食堂的观众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错觉,仿佛自己也参加了耶稣和众门徒举行的晚餐,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构图上,画家不照搬生活中围坐就餐,而是让人物一字排开,都坐在桌子一边,面向观众。达·芬奇以耶稣为中心,而四组门徒都向着耶稣,保持着向心力,体现了多样统一性。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在这幅u中,耶稣与其门徒不再仅仅是神的使者,脱离了圣光,而拥有了人类的七情六欲。当耶稣说完那句话的一刹那问,世问百态涌现而出。达芬奇不是从弘扬基督教的角度来创作,而是把这个神圣的宗教仪式演绎为一场人类悲剧,他讴歌至善至美,暴露至丑至恶。而由于他的杰出创作,又反过来深化了宗教意义。历史的现实性、宗教的神秘感、感情上的悲壮色彩、哲学上的象征意味在这里汇聚、交融。其中既有揭露叛徒的场景,同时也象征了圣餐的创立。在叙述方面,它表示犹大出卖基督,在象征方面,它表示基督制定圣餐。耶稣说出叛徒出卖的那一刹那,与基督受难、制定牺牲典章同时表现出来。基督伸出双手指向面饼和酒,表示了这跟圣餐有关,他知道即将牺牲,并愿意以爱和顺从,接受上帝的意旨。犹大出卖了主,而主把自己交付于命运,因而制定了圣餐礼。画作在突出宗教题旨的同时,也显示了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阴暗的冲突,现实主义与艺术手法高度统一。
在早期的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神”是伟大和超现实的,人性
的表达在其中只是崭露头角,只是有一些不同于之前宗教绘画的表达或者内涵。这些u作中,从画家所营造的整体的氛围到任务的刻画无不凸显出宗教的庄严和肃穆,让人肃然起敬并心生崇敬之感。神性和人性依旧是相互对立,难以融合。但发展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人文主义的思潮己有所发展,他们的作品都是通过宗教绘u的外衣表达对人类本身的自信,将人的力量和美通过宗教人物的形象表达了出来。通过《最后的晚餐》我们可以窥视到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人性与神性也达到了完美结合的顶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