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被重视到好评如潮,《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怎么火起来了的?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今年是作家马烽逝世15周年。马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的重要成员。从1940年代的长篇章回小说《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作者注)、1950年代的短篇小说《三年早知道》、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到“文革”后与孙谦合著的电影文学剧本《新来的县委书记》(即电影《泪痕》——作者注)、《咱们的退伍兵》,马烽的作品感染了几代读者。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这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插曲《幸福不会从天降》(马烽词,张棣昌曲)。1958年4月,马烽在山西汾阳创作完成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初稿。
作者:杨庆华
最初,马烽是想写一部反映农村水利工地上青年劳动、生活和爱情的中篇小说。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作家孙谦。孙谦说你写的对象是农民,农民识字的不多,看小说看不懂,但看电影就容易了。孙谦动员马烽改写电影剧本。马烽接受了孙谦的建议,用了不到一个月写出了初稿。孙谦给马烽的剧本起名《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马烽的代表作,它和短篇小说《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都创作于1957年至1959年这三年中。当时文艺界号召作家“深入生活”,马烽挂职县委副书记。两年多“客串”县委副书记,他对农村中先进、中间、落后人物的思想感情、音容笑貌都了如指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20个,每个人物形象都写得栩栩如生。剧本中细腻的爱情表达,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十年的电影创作中实属少见:
小翠用尺量了木槽的深度后说:“听说队长给你介绍孔淑贞?”
茂林:“早吹了!”
小翠:“为什么?”
茂林:“前些时候淑贞自己来和我谈了,她说她对占武很好。我也觉得我和她不合适,不说别的,和她在一起,心跳得就不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