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的故事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早年间许多老北京人都爱玩蛐蛐儿,每当蛐蛐鸣叫之时就会有人来到荒郊野外在杂草丛中捉蛐蛐儿,尤其是胡同里的男孩子们结伴儿拿着捕捉蟋蟀工具到郊野间的杂草丛中,荒凉的坟地里,破旧老屋墙根儿下或者破败古庙的砖头瓦块里去捉蟋蟀。捉蟋蟀、养蟋蟀、斗蟋蟀也成了老北京人秋天消闲的乐事。
蟋蟀是文词的称谓,俗名就是蛐蛐儿,也有人叫它促织。《诗经》蛐蛐儿善鸣好斗,其音色委婉动听,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老北京玩虫人的心中不同地区的极品蛐蛐儿也要有一个与之相配的名字,一个响当当如雷贯耳的名字。在玩虫一族人中除了传统的条件之外还有这样一个坊间认可说法:黑不如黄,黄不如赤。就像老北京人说的那样: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普天之下相克相生。

蛐蛐的故事


山东德州地区的“墨牙黄”,宁阳地区的“铁头青背”和“黑牙青麻头”,名品蛐蛐儿中当然也少不了北京地区的蛐蛐儿,北京苏家坨地区的“伏地蛐蛐儿”,黑龙潭地区的“虾头青”和石景山福寿岭一带的“青洪头”,永定门外的“铁弹子”和“白牙青飞翅”这些名品蛐蛐儿价格当然不菲。而名落孙山的就是小时候青山逮蛐蛐儿时常见的大老米和棺材板了。
蛐蛐儿素有“天下第一鸣虫”的美誉,斗蛐蛐儿之俗始于唐朝,兴于宋朝,宋代的小说《济公传》中就有“济公斗蟋蟀”的章节,可见当时斗蛐蛐之风盛行。何为上品蛐蛐儿,在玩虫界大行家的眼中须符合下列的选择条件:头大圆阔、牙长腿长、腰背厚实者为优,即虫形要方厚,项要宽老,双翅要薄尖,牙齿锋利坚硬,腿要长圆,尾要尖糯者,这样的蛐蛐儿在双方搏斗时获胜的几率最高。古有伯乐相马,今有玩家慧眼识虫,现实的情况是上品蛐蛐儿常有,慧眼识蛐蛐儿的人可不多见。何况生命只有短短百日的蛐蛐儿,您还没有找到符合心意的蛐蛐儿,它们兴许早就弯了回去。

蛐蛐的故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