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绿沙漠的人(遇见)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陕西榆林之北,有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2021年秋天,我来到榆林,探访这片闻名已久的沙漠。
我少年时看过电影故事片《沙漠追匪记》,片中,那一望无垠的沙漠,几百里见不到一棵树。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沙漠。这次到榆林,我又知道了,《沙漠追匪记》是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毛乌素沙漠拍摄的。这就是说,我对沙漠的认知是从毛乌素开始的,这真是一种缘分。
在榆林市内,经过榆林学院时,我看到美丽的校园中,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林立的宿舍楼,掩映在一片绿树中。同行的当地朋友告诉我,榆林学院在上世纪80年代只是一排窑洞,四周还是一片沙漠。
到榆林,必登镇北台。我仰望着高大巍峨的城墙,听讲解员做着介绍。讲解员指着城墙三四丈高的地方说,那里就是当年沙漠掩埋到的地方。我惊叹,如果沙线再往上爬一点,镇北台就会被埋掉。讲解员继续说,榆林城因为沙漠的原因,曾经3次迁徙。
今天,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曾经的土黄色已经不见了踪影。所以,我再也体会不到千里无绿的那种无助与悲伤。
是谁让毛乌素的荒凉不毛成了过去?是谁把毛乌素的黄色染成了碧绿?
我要见把毛乌素染成绿色的人,要见让毛乌素沙漠成为过去的人。这些人无疑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在榆林市下辖的神木市锦界镇沟掌村,我见到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防沙治沙标兵、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会长张应龙。
张应龙开车带我去看他的10万亩长柄扁桃园。车辆穿行在林木掩映的水泥路上,松树、柏树、柳树、白杨树散发着浓郁的清新气味。我尽情地享受着清新的空气,都有点儿陶醉了。
1995年,32岁的张应龙离开家乡神木,辗转北京、天津等地工作。有一次去德国考察,张应龙参观了当地的防沙造林工程,感到非常震撼。想到家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当即下了决心:把德国先进的防沙造林模式运用到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上去。2003年,张应龙回到神木,先是承包了19万亩沙地,投入100万元,2005年,他变卖家产,再投入390万元,一门心思扑到治沙上。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