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第一部反映大革命的影片,因分歧周恩来参与审片(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196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经珠影领导同意,伊琳即与朱道南取得联系,会同回忆录整理者于炳坤,共同着手进行改编。鉴于一部影片长度有限,着重撷取书中前半部分,即“走向革命”“湘江逆流——马日事变追记”两章,延续并强化注重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件反映历史面貌的特点,经过必要精炼和有机生发,形成“倒金字塔”式人物结构,即四个兄弟:因不满黑暗现实逃离家乡而结盟的顾达明、靳恭绶、余宏奎和杨如宽;三个姐妹:党的地下工作者宋珠萍和追求进步的女青年谢辉、刘芬;两个导师:赵锦章与薛建白,分属共产党与国民党;一个群众代表:长沙军校门房老张。互为关联、对比、映衬、照应关系,由此串连起原著有声有色描绘的大革命时代的典型情景:群众集会、街头讲演、游行请愿、撒传单、贴标语,国民党好还是共产党好、相信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的激烈争论,以及革命胜利的雄伟壮烈气象和革命失败的尖锐残酷场面等。
作为全剧叙事框架和冲突基石的,是“四个兄弟”同中有异的人生遭遇和截然有别的道路抉择,由于出身、经历、志向和性格不同,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思想行为发生变化,从而展示在大革命这一紧要历史转折之际,青年知识分子所经受的跋涉与探索、犹豫与彷徨、成长与堕落的曲折历程和复杂精神面貌,表明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跟随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斗争的道路,才是应当选择的必然道路。剧名最初与原著相同,拍摄中改为更能形象化反映影片内容的《大浪淘沙》,“文革”前夕送审又改为《革命洪流》以适应当时形势,1977年正式公映时仍定为《大浪淘沙》。
历经三载拍摄
珠影对拍摄《大浪淘沙》极为重视,有意继以前辈电影艺术大师蔡楚生为主编导的《南海潮》之后,将它再打造为一部大制作,为此精心组建摄制班子。由珠影元老之一、亦是该厂主创领军的伊琳亲任导演。他于抗战爆发即参加救亡戏剧演出走上革命道路,延安鲁艺戏剧系学习后曾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实验剧团团长,1946年奉调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即“长影”),编导了我党直接领导下建立人民电影事业后的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1950年又与吕班联合导演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1952年出任中央电影局艺术处处长,曾赴越南帮助培训电影艺术干部,指导拍摄越南北方解放后第一部故事片《同一条江》,回国后参与珠影筹建。为拍好本片,在人物、时代、环境、细节的真实感和典型化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力求做到粗中有细、主次相宜、情景交融、脉络清晰,赋予全片大江巨浪、荡气回肠的格调。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