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经典传承(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在艺术形式上,《东方红》选用音乐、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了诗歌、朗诵、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根据中国革命历史进程,把革命时期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舞蹈等贯穿起来,并辅以改编和再创作。这种对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最终呈现出的可视化画面,克服了单一艺术形式在表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上的不足,虚实结合更为自然,节目表演也更为丰富而逼真。此外,周恩来总理要求艺术创作和表演都要采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无论是“演”哪一个历史阶段、哪一场节目,除了接近历史的“形似”之外,还要恰到好处地描绘历史的“神似”。无论是“形似”,还是“神似”,都离不开音乐舞蹈史诗这一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对视听景观的构建,同样也有赖于舞台蓝本对历史史实的还原,导演、演员等对历史细节以及情感的熟稔等。
在创作内容上,《东方红》以创作时代的国民教育历史教科书为蓝本,进行篇章布局和结构划分,在作品内容的真实性、逻辑性,以及对历史规律的揭示等方面更为严谨,这也是《东方红》在诞生数十载后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重要原因。《东方红》公演时共有八场,分别对应着特定的革命历史阶段。第一场《东方的曙光》呈现了建党前后的社会背景、社会性质以及阶级关系。第二场《星火燎原》书写的是国内革命战争。第三场《万水千山》围绕长征展开叙述,回答了为什么要长征,呈现了革命的曲折。第四场《抗日的烽火》围绕“为什么要抗日,谁来抗日,如何抗日”等,描绘了抗日战争的转向。第五场《埋葬蒋家王朝》呈现了解放战争是人心所向。第六场《中国人民站起来》包含了对苦难的回顾、对胜利的庆祝、对党的歌颂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第七场《祖国在前进》充满了对中国化革命道路的自豪、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自信。
第八场《世界在前进》表达了对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愿景。
如此,兼具形式和内容的《东方红》,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地叙述了中国革命历程,有开头、发展、曲折、高潮和结局,不仅重现了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形象和伟大革命精神,唤起了人们关于中国革命的强烈情感和记忆,而且动态呈现了近代历史上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永不放弃、坚持革命的中国形象。
划时代的文化传承
自《东方红》公演以来,全国的电视台、广播电台,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报纸、期刊等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转播和报道浪潮。中国唱片社发行了《东方红》整场的实况录音和选曲两种唱片,中国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东方红歌曲集》等相关图书。那时的大街小巷,时常能听到广播、收音机或者高音喇叭反复播送的朗诵词或者相关歌曲。《东方红》一度成为接待外宾的保留节目,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代表。为了使《东方红》传播更为便利,满足偏远地区人们想看《东方红》的愿望,电影《东方红》的拍摄被提上议程。经过重新创作,电影《东方红》作为1965年的国庆献礼片上映。1976年12月,作为第一批复映影片,电影《东方红》首先面向各国驻中国的外交人员、记者等放映。重新公映的《东方红》在港、澳地区和国外也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