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辉:红山文化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兼论古代变形颅习俗(10)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6.颅骨变形的目的和意义
关于人工有意改形头部的目的,已有一些人做过探索,魏敦瑞(Weidenreich)在研究山顶洞人颅骨特征时,发现山顶洞人颅骨有人工改形的痕迹。他认为,可能是由于山顶洞人在采集劳动中习惯于将箩筐的背带放到头的额部,这样使得额部经常受到一种人为的压力,限制了额部发育,引起额骨变形。这就是说,起初的颅型改变可能是由于劳动的习惯而引起的,可能不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颅型。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颅骨变形现象越来越普遍,类型也呈现多样化,社会和文化意义愈加显著,颅骨变形开始具有审美价值和象征意义。瓦努阿图岛上马莱库拉(Malakulan)土著认为,变形后细长的颅骨更加有魅力,象征着智慧。有些族群中,颅骨变形具有划分族群、宣示社会地位的作用,中非芒贝图人和太平洋图曼岛(Tomman)居民以拥有细长的头颅为尊,认为细长颅骨代表着更高的社会地位。安第斯山脉区域居民的头骨人工变形,主要是为了美观、彰显强大或尊贵以及区分族群。
满族以扁头为美,凸出的枕外隆突为丑,起初是满汉区别的标志之一,后来东北、河北以及山东等地区汉人也受其影响多流行睡扁头,以至于有了“后脑勺子是东北人的护照”的俗语。
枕部扁平化变形是大汶口文化居民最为普遍的人为改造身体的现象,发生率近100%,不区分地位或阶层,极有可能成为大汶口文化居民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族群的重要象征。我们推测,最开始枕部变形并不是有意识的行为,可能枕部变形后形成的后部扁平且短宽的头骨,恰好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一些古代居民的审美,然后可能刻意保持婴儿仰睡在硬质枕具上的习惯,从而在骨骼上保留下来这种有意识改变颅型的现象。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史前变形颅现象有可能是文化交流中受到大汶口文化居民此种审美的影响,或者是大汶口文化居民直接向外扩张的影响。
人类学家穆尼扎加(Munizaga J. R.)指出:“颅骨有意的改形是一种文化特征在骨骼上的印记。一方面,它与‘高度发达的文明’有联系;另一方面,由于改形颅骨的广泛存在和改形类型之多,所以它可能用以作为探索文化传播和移民的动向。”
目前,关于颅骨变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对于变形颅的起源、成因、分布以及发展衰落等还不完全明确,有些研究还停留在推测层面,但这些变形颅案例,对考古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变形颅的深入研究应该建立在系统整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学和人类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和成果,并进行多方位、全面系统的考察,才能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结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