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还能建造“城市”?户外扎营这事古人很擅长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秋高气爽,带着帐篷野营,享受自然风光是很多年轻人的首选。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流动居所,帐篷起源于原始人类寻找食物迁徙的需要,并随着战争逐步扩大影响力,甚至成为武家政权的象征,它见证了游牧民族的兴衰成败,又是人们拓野开荒的重要工具。

帐篷还能建造“城市”?户外扎营这事古人很擅长


珠峰大本营的清晨,队员睡觉的帐篷上覆盖着积雪 新华社资料图
1.源于原始人迁徙需要
帐篷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人不从事农业,他们获得食物的方法只有狩猎和采集植物果实,人类的数量被食物供应量严格控制,而食物供应量又被大自然控制。在食物供应充足的地方,原始人可在洞穴里长期居住,而在食物缺乏地区,步行距离内的食物资源耗尽后,原始人就不得不离开营地寻找食物。在迁移过程中,由于生产资料的匮乏,只拥有简单衣物和狩猎工具的原始人会就地取材,将树枝插入地里,然后绑在一起形成一个低矮的屋顶框架,再用草、树叶、芦苇、木料等搭建成他们的临时居所。这种能够撑在地上为人们遮风避雨的临时居所,可以说是帐篷的雏形。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人的临时居所也在不断演变。先秦古籍《庄子·盗跖》中记载:“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同样意思的话在《韩非子·五蠹》中也有描写:“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也就是说,古人为了躲避动物侵害,在树上用树枝、树叶建出比较简陋的篷盖,以此作为自己临时居住的场所。1973年考古人员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一期发掘中发现,木构建筑露头于第四层中部,出土的木构件总数达千余件。正与韩非子所说的“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相吻合。
对于那些以狩猎为生的民族来说,帐篷无疑是他们在迁徙过程中最轻便、最省事的流动居所,聪明的人们还会根据季节或环境需要来对帐篷“变身”。
北美洲高纬度地区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在极寒的莽原中,世代生存着因纽特人。生机勃勃的夏季在这里非常短暂,漫长而寒冷的冬日转瞬即到,因纽特人每年盖新房和搬家次数均为世界之最。在冬天,他们会住在保暖效果更好的雪屋中。半球形的雪屋从外表看很像一口大锅扣于茫茫雪原,或者像一个小小的蒙古包。最大的雪屋地面直径有七八米,小的则只有两三米,一间雪屋的平均寿命在五十天左右。而到了夏天气温升高后,因纽特人则会住在由各种兽皮搭建而成的帐篷当中,其框架是许多木头组成,上面覆盖着海豹皮,底部周遭边缘用重石压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