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晶:任何事情都得在商业上证明自己,不然就是个人爱好(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我19岁就开始在TVB做编剧,然后做导演。我那个年代,你自己想拍电影,家里得很有钱,买个8毫米或16毫米的摄像机,还要买胶卷,才有可能拍影片。所以根本没有训练的机会,我第一次接触摄影机,就是第一次做导演的时候。我求我父亲带我,因为我连取景器、监视器都分不清,摄影机有多少个镜头我也不知道,拍到第七天全懂了。
当时片场论资排辈的风气也很重。除了导演,哪怕是副导演,想找摄影师看看素材,摄影师会直接往你头上甩一巴掌:“是你看的吗?”好像那是个很高深莫测的东西。
现在有手机都能拍一部电影了,那么多软件应用可以用来剪片,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真要说今天当导演难在哪,难在你没有说服自己去争取一个机会。你可以给机构拍,也可以自己拍微电影拿到网上放。上不了院线可以做网络电影,现在内地拍网络电影,贵的也就投资几千万元,跟90年代香港电影成本一样……今天当导演太多机会了。
王晶:今天当导演太多机会了。图/阿灿
但没有几个人能搞清楚拍电影是什么。我们那代香港导演,拍片首要想法就是拍最多人想看的,今天的很多香港导演则不然,他拍自己想拍的,有没有人看不重要,不行我就问政府要钱。今天在香港拍电影,剧本通过的话,政府可以资助,很多人因此拍出了第一部电影,然后就没有第二部了。
像之前的《沦落人》和《麦路人》,都是政府资助的,可是之后导演就没有第二部作品了,都是“一片导演”。他不改变,谁让他拍?赔定的。任何事情都得在商业上证明自己,你至少得卖得出去,不然就是个人爱好了。
不用考虑市场的话,电影上我也有很多特别想实现的想法,但现实条件下做到我想做的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那我想来干吗?
从我懂得什么是电影开始,我就只给一群人拍电影看:15-35岁的年轻人。我的所有电影都是如此。因为35岁后,人们去电影院的概率一年比一年低。到50岁,一年能去一两次电影院就了不起了,而且基本都是被家人拖过去的。这是好莱坞多年的行业经验,非常准,任何成熟的社会,都是如此。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